云南国资国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劲支撑

发布时间:2025-05-27 10:48  浏览量:16

云南国资国企通过重大项目牵引和投资结构优化,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个领域呈现 “进度条” 刷新、投资 “上扬线” 加速的态势。

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绿色能源与新兴产业突破

云南能投集团永昌硅业年产 10 万吨水电硅节能环保项目于 2025 年投产,总投资 14.5 亿元,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2 万吨,年产值超 15 亿元,带动就业 300 余人,支撑 “水电硅材 — 光伏组件” 一体化产业链建设。

同期,曲靖高新区花山氢能综合能源站开工,作为全省首个千公斤级加氢能力项目,总投资 2800 万元,将为交通领域提供清洁动力。

此外,楚雄彝族自治州建成云南规模最大的 “电源 + 电网 + 负荷 + 储能” 一体化新能源集群,投资近 200 亿元,年输送清洁能源 14 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 96.7 万吨。

基础设施网络完善

渝昆高铁云南段建设进展显著,一季度完成投资 27.57 亿元,累计投资达 464.59 亿元,总投资完成率 53%,彝良隧道等关键工程贯通,预计通车后大幅缩短成渝与滇中地区时空距离。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GTC 项目总建筑面积 38.9 万平方米,集成高铁、地铁、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 “一港二铁六路三轨” 枢纽格局,预计投用后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

民生与生态工程推进

滇中引水工程作为西南地区最大水利工程,一期、二期配套工程投资完成率分别达 88.3% 和 52.7%,龙泉隧洞等难点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安全高效施工,预计将为滇中城市群提供稳定水源。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2025 年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 17%,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43%,形成 “航空 + 电商 + 供应链” 生态圈。

投资结构优化与增速领跑

投资数据亮眼

2025 年 1-2 月,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5.1%,增速较 2024 年加快 12.8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 44.9%,基建投资增长 26.2%,工业投资增长 9.1%,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5%,能源、交通、水利三大领域分别增长 40.9%、16.8%、7.7%,成为增长主力。

产业投资动能强劲

新能源电池产业 1-2 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45.1%,工业增加值增长 79.2%。曲靖、安宁、玉溪等地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杉杉新材料 30 万吨负极材料基地、德方纳米 34.5 万吨正极材料项目等投产,带动全省产业链完善。

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 12.65%,风电光伏新增装机 197 万千瓦,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研发强度达 1.38%。

项目储备与要素保障

全省储备项目 15018 个,总投资 6 万亿元,涵盖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通过专项债券发行、资金调度等机制,一季度形成增量投资 816 亿元,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完成率提高 6.7 个百分点。

常态化推进 “三张清单” 管理,强化用地、电力、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战略布局与改革深化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 年云南国资国企实施 “一利五率” 考核,推动 “一稳二增四提升”(资产负债率稳定,增加值、利润总额增长,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提升),引导企业向内涵型增长转型。省属企业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 35 项,转化科技成果 462 项,新增省级创新平台 6 个。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推动国有资本向 “三大经济”(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集中,谋划重组整合方案,组建省农发集团,完成 6 户一级企业重组。

同时,深化 “链式招商”,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链精准发力,一季度签约项目投资超千亿元。

风险防控与改革攻坚

坚持防风化债与高质量发展并重,2024 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 3.37 万亿元,净资产增长 9.41%,上缴税费 260.27 亿元。

通过国企深改基金、司法重整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完成煤化工集团、云维股份等企业重组,优化资产结构。

云南国资国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通过绿色转型、结构优化和科技赋能,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劲支撑,持续刷新项目进度、跑出投资 “上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