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网民给云南省书记的留言云南滇中新区直管区发展五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5-08-25 17:54  浏览量:21

AI导读"滇中新区加速布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同时优化交通网络、深化政策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力争2025年研发强度达1%以上,吸引高端人才落户。"

近日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云南省委书记的留言

书记您好

针对滇中新区直管区发展现状,结合其产业基础与战略定位,建议从以下方面突破:

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先导新材料产业园、京东方二期等项目,加速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完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产业链条。同步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依托大学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等平台,推动技术转化与场景应用,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

加快渝昆高铁、长水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提升与主城区及周边城市的通勤效率,探索“轨道+公交”多模式交通体系,破解职住分离难题。在未来交通科学城、国门商旅区等重点区域,同步规划教育、医疗、商业配套,建设“15分钟生活圈”,增强区域吸引力。

落实2025年“10件惠企实事”,通过减税降费、产业基金、信用修复等政策精准扶持中小企业,降低企业用水、用电、融资成本。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广“标准地”改革,优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实现“拿地即开工”。

依托中老铁路和长水机场,建设空港型物流枢纽,扩大跨境电商、保税加工规模,力争外贸进出口额突破百亿。严格执行滇池、牛栏江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推广京东方“零碳工厂”经验,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加大R&D投入,力争2025年研发强度达1%以上,支持赛迪科创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青年公寓、子女教育绿色通道等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技能人才。

网民同志:

您好!您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交的建言已收悉。经滇中新区经济发展局认真研究处理,所提建议已纳入新区发展规划并有序推进落实,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是加快培育临空先进制造业。紧扣国家赋予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点”战略定位,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通过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在电子信息领域,依托京东方12英寸硅基OLED生产线构建全球光电显示集群,建设半导体封装测试、智能终端制造环节,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信息出口基地。在生物医药领域,以疫苗研发生产为核心,推动康乐卫士三价HPV疫苗上市申请审评工作。在新材料领域,主攻稀散金属与新能源材料,在先导产业园发展铟、锗半导体材料,支持湖南裕能、杉杉科技建成磷酸铁锂正极及锂电负极材料基地。二是加快发展临空服务业。重点布局航空物流、维修、培训等业态,推进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维修基地和培训中心。目前,昆明空港型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名单,“枢纽+通道+网络”的枢纽经济正加快构建。推动云南航空职业学院(全省唯一航空类高校)完成办学备案,今年9月启动招生,助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航空培训中心。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交通产业。瞄准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赛道,推进空天智行项目、无人机制造项目落地。目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获批并启动实施。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空间格局,推进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开展小哨核心区“三纵三横”骨干路网、东盟产业园17条市政道路建设,形成“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和“两横三纵”城市骨干路网。启用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测试道路,提升通行与测试能力。二是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推动西冲小学改扩建及新校投用扩增优质学位。深化“名校+新校”帮扶,与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签订学前教育对口帮扶协议,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发展“互联网+教学”,争取打造全省数字教育示范基地。三是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合作办医,提升基层医疗设施与服务能力,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推进配套医疗项目,方便群众就医。四是加强公共配套服务。推进文体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空港体育中心、文化广场等,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一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多证合一”“多批合一”“多图联审”等举措,实现“四证联发”“拿地即开工”,大幅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集成服务项目,构建“一站式”平台,拓展政务服务覆盖面;实施驻企特派员制度,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进土地“标准地”改革,实施多种供地模式,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及存量土地退出机制,整治零散、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保障重大工程用地需求,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项目落地速度。

一是对外开放不断走深走实。依托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辐射“两亚”的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多式联运大通道。强化开放平台功能,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争取货物贸易特殊政策,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跨境投资环境。二是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资源向优质产业和重点区域倾斜,严格项目环评管理,实施污染防治方案,推进重点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及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雨污分流和农村污水治理,健全生态联防联治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产业园区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培育绿色工厂,全面融入国家碳排放控制体系。同时,加速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滇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光伏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为滇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绿色电力。引进再生资源利用项目,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进EOD片区开发模式,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研发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后补助、科技型企业认定等,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赛迪科创服务中心、云南省低空科技和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新区。邀请行业专家指导辖区头部企业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进孵化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资源汇聚。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编制《滇中新区紧缺人才目录》《滇中新区人才发展调研报告》,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协同招聘,组织专场招聘会、岗位推介会及企业走访活动,为企业输送人才。制定出台《滇中新区直管区人才发展规划(2023—2025年)》,建立“一对一”定制服务、“点对点”精准对接、“一站式”全程跟踪的企业服务机制。推进“大院大校大企”合作,搭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引培平台,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省级科创平台,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强化人才居住保障,建成“云雁居”高层次人才公寓。

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是我们持续优化工作的重要动力,滇中新区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监督。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