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集团重整突生变数,300亿债务突遭诉讼!被合作伙伴告上法庭

发布时间:2025-10-22 11:32  浏览量:7

2025年10月21日下午,本是杉杉集团与朋泽贸易合并破产重整案的关键节点,第三次债权人会议原定审议表决重整计划草案,所有人都在盼着这家老牌企业能借此走出300亿债务的泥潭。

这突如其来的诉讼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即将落地的重整计划上,不过据最新消息,这场备受关注的债权人会议最终还是如期召开了,只是杉杉的重生之路,显然要比预想中更曲折,这起诉讼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纠葛?

赛迈科的起诉并非空穴来风,核心矛盾直指与新扬子商贸的“联合体恩怨”。早在重整投资人遴选阶段,赛迈科就和新扬子商贸组成联合体,参与了两轮选拔并成功入围。

赛迈科觉得,他们能胜出,自己的产业优势功不可没。毕竟杉杉管理人6月的招募公告里写得很清楚,投资人必须有与杉杉产业匹配的经营能力。

赛迈科深耕特种石墨材料领域,和杉杉的新能源主业能精准对接,是联合体里唯一具备产业协同优势的成员。而主营船舶的新扬子商贸,此前和新能源行业几乎不沾边,既不懂技术也缺资源,前期的产业尽调、发展规划基本都依赖赛迈科。

可入围之后,赛迈科却彻底陷入信息真空,后续进展、协议细节、股权分配一概不知,完全被排除在决策之外,直到9月底杉杉股份发公告,赛迈科才发现自己被“替换”了。

最终的投资人名单里,除了新扬子商贸及其关联公司,还有TCL产投和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唯独没有它的名字,更让赛迈科窝火的是,原本能以11.44元每股的价格认购股权,如今不仅前期的尽调成本打了水漂,光股权收益损失就超千万元。

反观新扬子商贸,最低只需出资10亿元左右,就能掌控这家3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这场“搭伙”变“单飞”的戏码,也让杉杉的重整蒙上了一层迷雾,而要弄清前因后果,还得从杉杉的危机源头说起。

杉杉走到重整这一步,其实早有征兆。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去世,一场继母周婷与前妻之子郑驹的控制权之争随即爆发,整个集团陷入内耗。可没等这场纷争有结果,更致命的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

2024年起,杉杉集团接连曝出贷款和债券利息逾期,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再也藏不住。到2024年11月,杉杉集团和核心上市平台杉杉股份的有息负债加起来超过300亿。

债务的多米诺骨牌就此倒下,旗下公司实控权被拍卖,金融机构、供应商纷纷起诉,经营状况一落千丈,后来周婷接任董事长,试图力挽狂澜,却没能挡住颓势。

2025年1月,三家银行联手向法院申请杉杉集团重整,2月法院正式受理。折腾两年多,郑驹和周婷最终双双出局,没能保住郑永刚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就在市场以为新扬子商贸牵头的联合体要接盘,杉杉能开启新篇章时,赛迈科的诉讼突然而至。

赛迈科的起诉,给本就复杂的重整进程再添障碍。虽然杉杉集团和TCL都回应称诉讼目前未影响进程,债权人会议也如期召开,但核心的协议效力问题仍悬而未决。

如果赛迈科所说的擅自更换联合体成员属实,不仅违背了遴选的公平原则,还可能让整个投资方案面临重新审视,更关键的是产业协同问题。杉杉的核心业务是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重整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找到能助力产业发展的投资人。

当初管理人强调产业能力,就是希望新资本能带来资源整合的价值。赛迈科的特种石墨背景本是天然优势,而目前的投资人中,TCL虽能巩固供应链,但新扬子商贸的新能源布局才刚起步。这种产业匹配度的变化,难免让市场对杉杉后续的发展产生疑虑。

其实杉杉股份早在10月11日就提示过风险,重整计划要过债权人会议、法院批准等多道关,投资人也可能无法履行义务。如今诉讼的出现,只是把这些潜在风险提前摆到了台面上。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反而能让重整过程中的细节更透明。

从创始人离世后的家族内斗,到300亿债务压顶,再到重整前夕的诉讼风波,杉杉集团的这两年多,确实称得上命运多舛。

但企业重整本就是多方利益博弈的复杂过程,出现分歧和纠纷并不意外,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妥善解决,目前来看,债权人会议虽已召开,但赛迈科的诉讼仍会是影响后续进程的关键变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杉杉的核心业务仍有韧性,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盈利稳定,还手握百亿级供货协议,本身具备重生的基础。

只要重整过程能坚守公平公正原则,无论是厘清联合体的权责纠纷,还是找到真正匹配的产业投资人,都是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路,真正的重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跨过这道坎,这家老牌企业或许能迎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