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集团被宣告破产,昔日商业帝国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07 19:14 浏览量:5
2025年2月25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做出裁定,正式受理对杉杉集团的重整申请,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商业界掀起了惊涛骇浪,标志着曾经辉煌一时的杉杉集团,如今已深陷困境,被迫走上破产重整之路。
杉杉集团由传奇浙商郑永刚于1989年一手创立,从服装产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业务横跨服装、锂电材料、偏光片等多个领域 ,旗下的杉杉股份更是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股”,在资本市场上曾经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郑永刚的带领下,杉杉集团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2023年2月10日,郑永刚在日本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65岁。他的突然离去,让杉杉集团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内部治理陷入了混乱。由于郑永刚生前没有留下遗嘱,也未来得及明确股权分配,一场围绕着公司控制权和股权继承的纷争就此拉开帷幕。家族成员间的权力斗争和股权纠纷不断,严重阻碍了公司的战略决策和业务发展。原本有序的公司运营节奏被打乱,管理层的决策效率大幅下降,许多重要项目和业务推进受阻。
在家族纷争不断的同时,杉杉集团的债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愈演愈烈。从杉杉集团2025年1月发布的最新信用债公告显示,集团超95%的债务需在1年内偿清。截至公告发布日,杉杉集团合并口径(除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外)有息负债总额高达126.21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就达到了120.3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因债务还款逾期问题,自2024年6月起,杉杉集团已先后被十余家银行和债权人告上法庭。期间,杉杉集团及相关债券还被评级机构下调了债券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负面”,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的担忧,导致公司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链愈发紧张。
公司经营业绩也出现了大幅下滑。2024年,杉杉股份迎来上市27年来的首次亏损,营收186.8亿元,同比下降2.0%;归母净利润巨亏3.67亿元,同比暴跌148% 。亏损的主要原因直指公司治理乱局,家族内斗使得公司管理层持续动荡,经营决策频频受阻,三大业务板块均受到重创。尽管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业务仍保持一定韧性,但已难以挽回整体业绩下滑的颓势。
面对重重困境,2025年1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行、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穿支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向鄞州法院申请,对杉杉集团进行重整 。2月26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转发的《民事裁定书》,证实了杉杉集团进入重整程序这一消息。虽然本次重整范围聚焦集团自身债务与资产,不涉及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且杉杉股份表示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均保持独立,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但不可否认的是,杉杉集团的破产重整,仍给整个“杉杉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杉杉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相关工作有序推进。2025年3月20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裁定对杉杉集团和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 。5月30日17时至6月5日17时,杉杉集团和朋泽贸易合并破产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以书面会议形式通过“破栗子-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会议系统召开,审议的《关于意向投资人招募的公告》获得通过 。6月9日,杉杉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明确了意向投资人的报名条件、时间、资料以及《重整投资方案》的遴选工作安排,试图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为公司注入新的资金和活力,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恢复经营活力和偿债能力。
然而,寻找合适的重整投资人并非易事。杉杉集团面临的巨额债务、复杂的股权纠纷以及不稳定的经营状况,都使得许多潜在投资人望而却步。此外,家族内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但遗留下来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形成有效的重整方案,是摆在杉杉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这场危机中,杉杉集团的核心资产——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也未能独善其身。尽管其核心业务负极材料、偏光片两大产业保持较强经营韧性,2024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至190亿元,净利润6.5亿元至7.5亿元 ,负极材料业务2024年人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蝉联全球第一,占比达21%,销量大幅增长,盈利水平显著提升,但控股股东的破产重整,使得杉杉股份的股权结构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影响公司的控制权。截至2025年6月30日,杉杉集团持有杉杉股份320,296,7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24%;朋泽贸易持有杉杉股份205,264,75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13% ,而前述所持公司股份存在较高比例被质押、司法冻结、标记或轮候冻结的情况。一旦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杉杉股份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向都可能面临调整。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对杉杉集团的破产重整做出了反应。杉杉股份的股价在消息传出后波动剧烈,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曾经市值颇高的“杉杉系”,如今市值已大幅缩水,蒸发超200亿元 。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杉杉集团未来发展的担忧,也警示着其他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传承规划的重要性。
杉杉集团的破产重整,是一场艰难的自救行动,其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能够成功引入合适的重整投资人,有效化解债务危机,理顺内部治理结构,或许还有机会浴火重生;反之,若重整失败,这家曾经辉煌的商业帝国可能将彻底走向衰落,成为商业史上又一个令人唏嘘的案例。而对于整个商业界来说,杉杉集团的遭遇也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内部管理、风险防控以及家族企业传承等问题,以避免重蹈杉杉集团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