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馥莉辞职说说“家族式”企业!为什么建议外人慎入~

发布时间:2025-10-13 06:20  浏览量:14

最近,娃哈哈续篇以宗大小姐辞职告一段落,当然也可以算是新的开始(娃小宗)。无独有偶,在不久之前还有另外两家企业也发生过类似事情—杉杉和双汇。

杉杉股份长子和继母两年“内斗”今天也迎来终局,两人双双出局,第三方“民营船王”拟入主。双汇则是长子和父亲矛盾重重,最后次子接班董事长。

内部情况孰是孰非外人很难判断,但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家族式企业”。

不少企业创始之初都立志成为一家百年名企,例如阿里的愿景就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但要成为百年名企并不容易,前面几家也都算得上知名公司看,但都“半道而殂”。

而这里面“家族式管理”是成为百年名企的关键阻碍因素,虽然我们也听过不少国外百年家族企业,例如沃尔玛、福特、杜邦、嘉吉、博世、宝马等500强都算,但他们并非家族式管理,而是在第二、第三代就陆续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

其实将娃哈哈、杉杉等与国内发展较好的民营大厂对比也会发现这个规律,像腾讯、阿里等知名大企业都是合伙人/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有人会说这些互联网公司本身创立初期就是投融资形式,所以股权分散,算不上家族企业,那么美的又如何呢?何亨健到方洪波的成功交接才推动美的成为行业龙头老大。

那么“家族式管理”到底有什么缺点?为什么不建议去家族式企业工作?

1、集权严重,决策风险高

集权有利有弊,利就是决策快。但弊端也很明显,“一言堂”的决策很容易出现决策风险,谁能保证创始人一直“清醒如此”,这点喜欢看历史电视剧的读者就知道了

2、人情关系大于管理机制

很多岗位安排的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到底是要以管理原则为准还是亲属关系来论呢?老板又是否每次都能理性地站在“对”的一方,还是多少会掺杂个人亲疏

3、非家族内人才晋升不易

虽然上面有举例美的的例子,但是这类成功例子并不多见。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家族企业财务、人力甚至业务核心岗位都是由家族成员担任,外人很难获得太好的机会,这点跟台企、日企一样,高层都不太可能是“外人”

4、继承问题复杂,“内斗”隐患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前面几家例子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双汇创一代仍在的情况就已经开始发生...

那么参考这类情况,您觉得国内还有哪些企业是家族式管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