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电芯材料”4家核心龙头公司,请收藏好!
发布时间:2025-09-07 21:17 浏览量:18
产业概况: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固态电池具有抑制锂枝晶、无界面副反应、无电解液泄漏、高温性能好、无气胀的特性,汇总固态电池具备特性及其相应优点
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关于固态电池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同时起步。但锂离子电池优异的性能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并在过去50年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商业化应用,成为目前市场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体系。但由于对锂供应短缺的担忧,对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更高要求,2015年以来固态电池重新进入行业重点研发产品行列。
目前,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整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GGII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2GWh(含实验室、不良品等),初步统计2024年出货量超7GWh。
行业发展趋势:
从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细分市场等方面对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如下:
市场竞争趋势:相比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是性能更加优越,在下游能源发展刚需下,固态电池将迎来快速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企业延伸布局或跨界布局固态电池产业,产业整体竞争程度将越来越激烈。
技术创新趋势:固态电池技术将朝着大容量、大型化、稳定性、安全性等方向发展。随着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发展,在实践中逐渐证明其经济性和可靠性,未来将会在锂电池的渗透率将会逐渐上升。
细分市场趋势:现阶段车用配件动力电池是固态电池企业研发重点,未来车用固态电池市场将有较大增长潜力。
产业链剖析:固体电解质材料是关键
固态电池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大致相似,上游包括原料矿产、机械设备以及基础材料,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的种类,正极材料方面几乎一致。产业链中游为电池包的加工制备过程,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
第一家:杉杉股份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企业, 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已有 20 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实践,是全球负极材料龙头。
第二家:天齐锂业
其全资子公司天齐创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深圳设立合资公司,从事预锂化负极材料及回收、金属锂负极及锂基合金(复合)负极材料、预锂化试剂(原材料)及预锂化制造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相关业务。
第三家:赣锋锂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产能占全球30%以上),公司掌握金属锂薄化、成型等核心技术,为锂金属负极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四家:贝特瑞
贝特瑞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这些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储能电池的核心部件。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拥有明显技术优势,是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硅负极市场占有率达70%。在正极材料方面,公司率先实现NCA正极材料技术突破,已实现批量销售。公司负极出货量全球第一,显示出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本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推荐
- 上一篇:固态电池10元以下概念股,还来得及!
- 下一篇:固态电池概念股:产业链上市公司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