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爆发,最新“固态电池”利好梳理(超全版)

发布时间:2025-05-22 17:26  浏览量:20

近期,固态电池行业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从多款新品的惊艳亮相,到车企积极展开上路测试,再到研究团队在短路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固态电池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72亿元,这一数据无疑彰显了固态电池市场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修订版明确提出了“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计划”,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固态电池及其产业链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得该领域的前景愈发广阔。

本期内容,我们深入梳理了固态电池产业链,精心筛选出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五大领域及其关联公司,为大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电解质及其原材料

领域概述:电解质作为固态电池的核心构成部分,主要分为氧化物类、硫化物类、聚合物电解质以及复合电解质这四种类型。目前,氧化物电解质的发展较为迅速,已经顺利进入量产阶段。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量产规模的扩大,电解质及其原材料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

关联公司:赣锋锂业、东方锆业、金龙羽、盟固利、新宙邦、上海洗霸、当升科技、光华科技、三祥新材、泰瑞新材、德尔股份等。

二、新型正极材料

领域概述:固态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主要研发方向聚焦于高比能和高能量密度,涵盖了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等。其中,高镍三元材料技术相对成熟,能够充分满足长续航里程的需求,因此被众多固态电池厂商广泛采用。

关联公司: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格林美、丰元股份、道氏技术、振华新材、龙蟠科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

三、新型负极材料

领域概述:负极材料的发展遵循着从石墨到硅碳,最终迈向金属锂的技术演进路径。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有望使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40 - 50%,从而显著改善电池性能。目前,硅基负极的发展速度较快,而金属负极尚处于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过渡的阶段。

关联公司:贝特瑞、璞泰来、翔丰华、中科电气、尚太科技、杉杉股份、中一科技、滨海能源、硅宝科技、上海洗霸等。

四、关键生产设备

领域概述:固态电池在生产工艺上与传统液态电池存在一定相似性,但在成膜、电极材料和电池封装等关键环节上更为复杂。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专用设备成为了连接各环节的关键桥梁,主要包括涂覆设备、叠片机、整线设备、焊接设备等。

关联公司:纳科诺尔、璞泰来、先导智能、利元亨、海目星、骄成超声、信宇人、赢合科技、豪森智能、杭可科技等。

五、核心研发与制造

领域概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全球参与固态电池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各大厂商纷纷加速布局,涵盖了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以及整车企业等多个领域。目前,半固态电池已经在产业端实现落地,这有望为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关联公司: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广汽集团、赣锋锂业、南都电源、亿纬锂能、长城汽车等。

从核心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到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再到固态电池的装车测试,固态电池产业链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以及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旺盛需求,固态电池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值得各界长期关注

*温馨提醒:目前固态电池尚未实现量产,技术迭代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需警惕其发展不及预期所带来的风险。

大家还想看什么领域的公司介绍,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信息来源于软件显示以及互联网公开数据,相关个股并非推 荐,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