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中国电池新材料行业市场运行态势研究报告(2025版)

发布时间:2025-06-05 13:47  浏览量:11

为了深入解读电池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研判未来走向,智研咨询精心编撰并推出了《2025-2031年中国电池新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是对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的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更是智研咨询多年来持续追踪、实地踏访、深入研究与精准分析的结晶。它旨在帮助行业精英和投资者们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洞察行业趋势,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主要研究中国电池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细分市场包含锂离子电池材料、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三大部分,涉及电池新材料产量、需求量、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等细分数据。

《报告》从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政策、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分析了电池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对业界厂商掌握产业动态与未来创新趋势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电池新材料是指用于改进或替代传统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关键组分(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等)的新型材料,旨在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快充性能或降低成本,以满足电动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性能需求。根据电池组件的功能,新材料可以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隔膜材料、其他关键材料。

受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需求驱动,以及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电池新材料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新型、高效、环保能源材料的强劲要求,使锂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发展迅速并带动了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各种电池新材料层出不穷。各国都高度重视新材料在化学和物理电源技术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把积极研发电池新材料作为优先目标。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目前市场主流电池,市场需求较大且保持快速增长。受此利好,电池新材料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4年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达到5849.4亿元,占新材料的6.66%;预计2025年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达到6726.8亿元,占新材料的比重扩大至6.97%。未来,电池材料将朝着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与设备、中游材料制造与电池生产、下游应用与回收三大环节,覆盖从矿产到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锂资源、镍/钴资源、石墨等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前驱体及生产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电池新材料的研发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应用与回收,应用领域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领域。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加速变革,动力及储能电池将迎来规模化退役潮,电池回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电池回收技术进步,资源循环体系将成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锂电池回收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主要企业有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龙蟠科技、友山科技、江西升华、国轩高科、金堂时代、北大先行、融通高科等;负极材料主要企业有贝特瑞、上海杉杉、中科星城、尚太科技、江西紫宸、凯金新能源、广东东岛、河北坤天、中晟新材、翔丰华、金汇能等;电解液主要企业有石大胜华、永太科技、天赐材料、比亚迪、新宙邦、瑞泰新材、昆仑新材、珠海赛纬、法恩莱特、威海财金等;隔膜材料主要企业有上海恩捷、星源材质、河北金力、中材科技、惠强新材、中兴新材、江苏厚生、蓝科途、璞泰来卓勤、北星新材等。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四大主要材料的出货量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行业前十企业的出货量门槛均有所提升。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体现在正极材料领域,尤其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竞争最为激烈,正极材料市场呈现出“磷酸铁锂主导、三元材料高端化”的格局。

贝特瑞深耕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与前瞻布局,构建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三元正极等产品矩阵,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三大核心领域,凭借优质的客户服务及产品定制化能力,为全球头部电池厂商提供专业化和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贝特瑞负极材料营业收入106.92亿元,营业成本77.24亿元,毛利率27.76%;正极材料营业收入30.79亿元,营业成本28.37亿元,毛利率7.88%。

湖南裕能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高性价比、长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优异等特性,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湖南裕能不断创新,积极向市场推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新型产品,打造优势互补的产品体系,满足储能、动力等不同应用场景对产品性能日益提升的需求。受益于动力及储能市场需求的增长、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正极材料出货量保持持续增长。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裕能主要产品磷酸盐正极材料产量为73.55万吨,出货量为71.06万吨,出货量为自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排名行业第一;其营业收入为222.15亿元,占总营收的98.3%。

智研咨询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电池新材料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电池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各地政府、产业链关联企业、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数据说明: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4年12月(报告中非上市企业受企业信批影响,相关财务指标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报告预测区间为2025-2031年。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

智研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