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5-27 14:26  浏览量:13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容量、首次效率、循环等主要性能。负极材料一般分为碳系负极和非碳系负极。非碳系负极包括钛酸锂、锡类合金负极、硅类合金负极等。能量密度提升可实现终端产品(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更长的续航。目前,石墨由于理论比容量低(372mA·h/g)和锂离子枝晶生长等问题,性能提升空间已有限,而硅基负极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远高于石墨,工作电压(0.4V)适宜,不存在析锂隐患,且Si在地壳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因此具备较大发展前景。

锂电池硅负极产业链上游以硅材料为核心,包括二氧化硅、硅合金、石墨、锂盐等原材料及硅基负极制备技术;中游聚焦材料加工,如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硅氧复合材料等,通过改性提升电化学性能;下游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池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增长主力,储能领域需求亦快速增长。产业链整体呈现技术驱动、需求导向特征,上游材料创新、中游工艺优化与下游应用扩展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低硅占比(5%-10%)适用于对循环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车;中等硅占比(10%-20%)适用于能量密度要求更高的高端新能源车、无人机;高硅占比(20%-30%)适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极高的场景,如低空载人飞行器、长航时飞行器等。硅负极在消费场景率先落地,长期市场更多依靠在电车端的渗透,及固态/半固态电池的应用。据统计2024年我国硅负极整体需求量约为0.13万吨,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4.52万吨。

布局硅负极的企业众多,大致可分为几类:一类是传统石墨负极企业:如璞泰来(江西紫宸)、贝特瑞、杉杉股份,为石墨负极的老牌企业,有较长的硅负极开发经验;其次是一级企业:如兰溪致德、天目先导等,专注于硅负极开发,仍在一级融资阶段;再是跨界布局企业:如胜华新材、硅宝科技等,从其他领域切入硅负极。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25-2031年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对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还重点分析了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是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报告目录:

第1章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综述

1.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概述

1.1.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定义及分类

1.1.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主要商业模式

1.1.3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1.2.1 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1.2.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2.3 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1.3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3.2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3.3 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4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4.1 锂电池硅负极技术发展水平

1.4.2 行业主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4.3 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2章 全球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1 全球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概况

2.1.1 全球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1.2 全球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1.3 全球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2 全球主要区域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2.1 欧盟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2.2 北美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2.3 亚太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3 2025-2031年全球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3章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现状

3.1.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概况

3.1.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1.3 锂电池硅负极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3.2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状况

3.2.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规模

3.2.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

3.2.3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企业发展分析

3.3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供需分析

3.3.1 锂电池硅负极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3.3.2 锂电池硅负极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第4章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区域经营态势及趋势分析

4.1 华北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1.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1.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1.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4.2 东北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2.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2.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2.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4.3 华东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3.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3.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3.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4.4 华中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4.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4.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4.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4.5 华南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5.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5.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5.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4.6 西南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6.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6.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6.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4.7 西北地区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分析及预测

4.7.1 区位特征及经济概况

4.7.2 2020-2024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4.7.3 2025-2031年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第5章 2024年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产业链分析

5.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产业链分析

5.1.1 产业链结构分析

5.1.2 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5.2 上游原料A分析

5.2.1 上游A行业发展现状

5.2.2 2025-2031年上游A行业发展趋势

5.3 上游原料B分析

5.3.1 上游B行业发展现状

5.3.2 2025-2031年上游B行业发展趋势

5.4 下游需求市场C分析

5.4.1 下游C行业发展概况

5.4.2 2025-2031年下游C行业发展趋势

5.5 下游需求市场D分析

5.5.1 下游D行业发展概况

5.5.2 2025-2031年下游D行业发展趋势

第6章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

6.1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6.1.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6.1.1.1 现有企业间竞争

6.1.1.2 潜在进入者分析

6.1.1.3 替代品威胁分析

6.1.1.4 供应商议价能力

6.1.1.5 客户议价能力

6.1.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集中度分析

6.1.3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SWOT分析

6.2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6.2.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竞争概况

6.2.2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竞争力分析

6.2.3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7章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7.1 贝特瑞、

7.1.1 企业简介

7.1.2 企业经营状况

7.1.3 企业发展战略

7.2 杉杉股份、

7.2.1 企业简介

7.2.2 企业经营状况

7.2.3 企业发展战略

7.3 璞泰来、

7.3.1 企业简介

7.3.2 企业经营状况

7.3.3 企业发展战略

7.4 天目先导

7.4.1 企业简介

7.4.2 企业经营状况

7.4.3 企业发展战略

第8章 2025-2031年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前景

8.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回顾

8.1.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规模及增速统计

8.1.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机会

8.1.3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规模及增速预测

8.2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8.3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8.3.1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发展趋势

8.3.2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8.3.3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应用趋势预测

8.4 2025-2031年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供需预测

8.4.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供给预测

8.4.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需求预测

第9章 中国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风险及策略建议

9.1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风险

9.1.1 政策风险

9.1.2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9.1.3 技术风险

9.1.4 市场竞争风险

9.1.5 其他投资风险

9.2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9.3 锂电池硅负极行业投资建议

9.3.1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9.3.2 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9.3.3 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