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固态电池量产冲刺!这4类企业提前锁定赛道门票
发布时间:2025-11-17 16:18 浏览量:3
还以为固态电池是遥远的黑科技?其实它已经站在产业化的门口,2026年就是公认的“量产元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半固态电池量产计划进入倒计时,某新势力更是直接官宣2026款车型100%搭载,行业格局即将迎来大洗牌。而能拿到这场产业革命入场券的,正是以下4类提前布局的企业。
首先是头部电池企业,它们是技术落地的核心引擎。宁德时代实验室能量密度已突破500Wh/kg,中试线稳步推进;比亚迪全固态电池实测12分钟快充、1500公里续航,技术实力拉满;卫蓝新能源早早就给蔚来交付了360Wh/kg的半固态产品,四大生产基地火力全开。这些企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既掌握了半固态过渡方案,又布局全固态核心技术,是量产落地的“压舱石”。
其次是关键材料企业,它们卡住了产业链的咽喉。正极领域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主攻高镍三元材料,让电池能量密度翻倍;负极端贝特瑞、杉杉股份的硅碳负极批量供货,解决了传统石墨的性能瓶颈;天赐材料作为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龙头,市占率超60%,成为路线核心供应商。没有这些材料突破,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就是空谈。
第三类是整车制造企业,它们是技术落地的最终载体。除了官宣全搭载的新势力,东风汽车已完成150万公里路试,2026年量产目标明确;蔚来ET9搭载半固态电池后,续航突破1000公里,已经正式交付。车企的订单需求倒逼产业链提速,更通过实车验证优化技术细节,让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日常出行。
最后是设备与工艺企业,它们是量产的“幕后功臣”。纳科诺尔、利元亨的干法电极设备和等静压设备,解决了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的核心难题;先导智能交付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让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些设备企业的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量产门槛,让固态电池从“样品”变成“产品”。
从实验室数据到实车落地,从技术攻关到产业链协同,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已经箭在弦上。2026年不仅会迎来产品密集上市,更会开启万亿级市场的竞争。随着充电10分钟跑800公里、针刺不起火等优势成为现实,电动车的出行体验将彻底升级。
你觉得2026年第一款普及的固态电池车型,会来自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为盘面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