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爆发原材料飙涨,锂电能否走出跨年行情?上下游企业梳理
发布时间:2025-11-16 00:59 浏览量:3
储能需求爆发,原材料价格飙涨,锂电储能行业能否走出跨年行情?产业链上下游都有哪些环节,都有哪些企业?本文将做详细介绍。
周四,锂电储能板块在没有政策面利好刺激的前提下,锂电储能板块突然爆发,涨停股比比皆是,整个板块大涨了近八个点,让人大跌眼镜。
消息面上,锂电重要材料之一,有白色石油之称的“六氟磷酸锂”正以一天一价的疯狂态势,搅动着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据说六氟磷酸锂价格从7月的4.7万元/吨飙升至11月的15万元/吨,四个月内涨幅超过200%。在涨价潮下,厂商普遍惜售,部分已停止对外报价,要求中小客户现款现货。
从需求端来看,也呈现出需求量暴发的态势,从几大需求来看:
首先、能源的转型需要大量的储能,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也就是逐步以风光水氢核能代替传统能源,大家都知道,光伏和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储能就成为最关键一环,目前主流储能是以锂电为核心的储能。当下,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未来五年规划新型储能装机预计达3亿千瓦。新型储能主流就是锂电路线的储能。
其次、随着气候治理需要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外储能需求也加速增长,国内企业将享世界储能大发展的巨大红利,因为中国企业掌握着90%的锂电储能市场份额,2025年1—9月,中国企业新增出海订单总规模达到214.7GWh,同比增长131.75%,增速迅猛!储能需求转换为锂资源需求,2026年储能领域将带来36万吨碳酸锂当量(LCE)需求,2030年飙升至68万吨LCE。
再次、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将继续拉动锂电快速增长,统计数据表明: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加32.7%,并且10月份首次超过燃油车的销量。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发展势肯定会带动锂电池的快速装机。
同时,电动船舶、电动重卡、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电等等快速发展,五一不对锂电池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据有关行业披露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储能电芯产量为355.1GWh,同比增长57.5%。
六氟磷酸锂涨价已传导至电解液环节,并逐步形成产业链正向反馈。
作为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40%—50%。面对成本骤增,电解液厂商也开启了涨价模式。
数据显示,锰酸锂电解液最新报价13900元/吨,一周上涨了12.1%,月涨幅高达20.35%。
面对涨价潮,电池厂商纷纷行动起来,快速锁定电解液订单。某电解液生产企业近期与多家电池厂商签订巨额长协订单,包括中创新航72.5万吨、国轩高科87万吨电解液产品。
这些长单合计达159.5万吨,相当于2024年该企业电解液总销量的3倍多。
氟磷酸锂的疯长搅乱了整个锂电产业链,其价格飞涨首先带飞了不少产业链公司股价。
天际股份股价在8月底时不足10元/股,到11月12日已报收46.71元/股,再度涨停,年内累计涨幅超过300%。
天赐材料股价也从8月份的20元/股涨至11月12日的42.91元/股。多氟多股价也从不足13元/股涨至11月12日的34.27元/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7.74%。
近两个月以来,天际股份、天赐材料股价涨幅超过200%,多氟多涨幅超过150%,新宙邦涨幅超过30%。
这些公司股价的上涨,据传吸引了摩根大通、高盛、巴克莱等外资机构以及某知名牛散纷纷进场。
市场普遍认为,六氟磷酸锂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在2025年第四季度仍将延续,价格有望继续小幅上涨。
随着各大电池厂商这一轮的电解液长协订单签订完毕,市场的抢单情绪将告一段落,但对原料紧缺的担忧仍将持续。
未来,产业链竞争维度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升级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价值博弈。
锂电池产业链条长且涉及面广,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技术侧重,我将相关上市公司梳理为以下四大环节,方便你快速了解。
下面汇聚了各环节的核心领域及对应的部分代表性公司。
[苦瓜] 上游原材料与材料制造 :
锂盐/电解液—— 天赐材料、多氟多、天际股份、永太科技、新宙邦、华盛锂电
正极材料—— 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容百科技、万润新能、富临精工
负极材料—— 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
隔膜 —— 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送自己一朵花] 中游电池生产与设备 :
电池制造——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
电池模组与结构件 —— 天宏锂电、科达利
制造设备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盛弘股份、
[彩虹]下游应用与循环再生:
储能系统—— 派能科技、鹏辉能源
电池回收—— 格林美、华友钴业、赣锋锂业
[汤圆] 新兴技术布局—— 固态电池上海洗霸、金龙羽、孚能科技
钠离子电池—— 华阳股份、宁德时代
面对众多的上市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 关注公司具体赛道:锂电池概念范围很广,建议聚焦到细分领域,比如电解液添加剂、锂电设备或者储能电池等,再从中挑选龙头公司。
· 考察公司的客户绑定与技术实力:查看公司是否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下游巨头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以及其研发投入和技术路线是否处于行业前沿。
· 留意行业周期与价格信号:上游原材料(如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相关公司的利润,需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