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杀疯了!三季报增长最快的10家公司:第1净利狂涨20倍
发布时间:2025-10-31 12:02 浏览量:6
续航破1000公里、告别起火风险,被称作新能源汽车"终极电池"的固态电池。刚出炉的三季报数据里,一批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直接赚翻,净利润翻倍都是起步,最高的暴涨20多倍!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份"暴涨榜单",看看谁在闷声搞大事?
第10名:德尔股份(净利增长228.13%)
主业做汽车零部件的德尔股份,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悄悄铺好了路。上海的样品试制线早就建成,今年6月又启动了中试线建设,第三代产品也在加紧研发。虽说还没大规模量产,但这种"从样品到中试"的节奏,已经走在了不少同行前面。
第9名:信德新材(净利增长246.2%)
别小看负极包覆材料这种"小零件",它可是固态电池的关键配角。信德新材的产品能给石墨负极"穿保护衣",而且相比同行,它的材料结焦值更高、杂质更少,保护效果更到位。随着固态电池材料需求爆发,这家公司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第8名:骄成超声(净利增长359.81%)
固态电池生产离不开专用设备,骄成超声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它的超声波焊接设备能精准搞定固态电池的极耳焊接,早在2024年就拿下了小批量订单。要知道设备订单往往是产业爆发的"先行信号",这家公司的前景确实值得期待。
第7名:巨一科技(净利增长359.88%)
作为智能装备领域的玩家,巨一科技已经深度参与到固态电池产业化中。2024年就给某整车厂的半固态电池项目供了自动装测生产线,今年又推出了全新解决方案。随着车企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它的设备订单大概率会跟着涨。
第6名:多氟多(净利增长407.74%)
多氟多的固态电解质已经具备了装车实力。不管是离子电导率、能量密度还是循环寿命,关键指标都很能打。要知道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心脏",能把这块核心材料做到可装车级别,难怪利润能翻四倍多。
第5名:国轩高科(净利增长514.35%)
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老牌玩家,国轩高科这次依旧亮眼。旗下的金石全固态电池已经完成装车验证,首条中试线的良品率更是达到90%,核心设备还实现了100%国产化。工信部都建议重点布局的赛道上,国轩高科的技术壁垒确实够硬。
第4名:科力远(净利增长539.97%)
科力远今年啃下了"干法电极"这块硬骨头,顺利完成中试,还和中固时代联手推进半固态电池落地。按照计划,2026年就能量产,这进度在行业里算得上神速。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明确量产时间表"的企业,无疑更有吸引力。
第3名:华正新材(净利增长1042.19%)
净利润暴涨10倍的华正新材,靠的是固态电池的"包装材料"。它专门开发的HZM-9系列铝塑膜,精准匹配了固态电池的高要求,现在已经进入知名企业的验证阶段。别看只是封装材料,技术门槛可不低,早进入验证名单就早占先机。
第2名:杉杉股份(净利增长1121.72%)
杉杉股份已经把半固态电池材料做到了"量产落地"。自主研发的正极材料H89A早就投向市场,千吨级的硬碳产线也在建设中。要知道硬碳材料是半固态电池的关键,这种"材料+产能"双布局,让它在赛道里站稳了脚跟。
第1名:楚江新材(净利增长2089.49%)
狂赚20倍的楚江新材,藏着固态电池的双重密码。它开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能做固态电池的集流体,子公司项立科技还能提供电解质粉体的生产装备。一边供核心材料,一边供关键设备,相当于卡住了产业链两个重要环节,利润暴增也就不奇怪了。
看完这份榜单不难发现,固态电池的爆发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从材料、设备到电池制造的全产业链崛起。工信部已经明确要系统布局研发,车企们也喊出2026-2027年装车的目标 。虽然现在成本还是液态电池的5-10倍 ,但技术突破的速度已经超出预期。
你最看好哪家公司的技术能先落地?觉得固态电池真正普及还需要几年?评论区聊聊。
温馨提示: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及公司三季报,仅作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