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一代中国铜王的传奇
发布时间:2025-10-27 23:50 浏览量:7
这位“中国做铜第一人”才是真正的铜王,每年进口铜超过100万吨,占到我国总进口的40%。货真价实,不是那位号称十万亿铜矿山储量的许家印小迷弟。
一、铜王崛起
1993年,何金碧刚满29岁,就从西安国企物资公司辞职,在银行贷款5万元创立迈科工贸公司,从事铜加工贸易。而这一年3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电解铜期货。
1998年,何金碧带领迈科进军上海市场,涉足金属期货贸易,由此也开启了其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传奇。
浦东世纪大道上的东方大厦,位于上海期货大厦的对面,聚集了很多全国各地汇聚来的金属贸易商。2005年,九楼的国储调节中心处长刘其兵,实际上铜期货的主要交易员,在这里亏掉近50亿元,后来被判7年徒刑。
这栋楼里还有五矿,万向,象屿,杉杉等金属贸易巨头。上海首富周正毅也有公司在这里。他用电解铜仓单融资,规模巨大,因有重复抵押涉嫌骗贷而被捕入狱。
圈子里大家聚餐,提到这位铜王,陕西汉子何金碧,后来老陈曾经亲耳听到有位五矿的领导亲切地称他“傻碧”。他也不恼,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由于经常夜晚盯盘,他给人的印象是,晚上睡不着,白天不清醒。
期货市场需要对市场趋势准确判断,在市场转折时快速反应,在下注时对压力的承受。期货一天,常人一年。期货市场具有的高杠杆让交易者的财富大起大落,上演了太多悲喜剧。理论上做多做空都能赚钱,但重大交易判断失误也会让人瞬间破产。大多数人在市场里难免炮灰的命运。
迈科做期货起初也像周正毅的团队一样,小赚小亏,总体上没赚大钱。
2005年5月,铜价到达3000美元,历史上仅有5次这么高,市场普遍认为2005年年底前铜价将跌至2500美元。迈科因掌握现货市场的充分信息,大胆融资押注铜价上涨。2005年10月,国际铜价飙升至4000美元,迈科赚到了第一个小目标。
作为全球主要的铜进口国,面对铜价的大幅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抛售国储铜,希望能平抑市场价格。国储铜抛售前夜,迈科集团最终决定:无论什么价格,都要吃下。10月21日国家抛储,上海期铜跌停。
这时全球期货市场关于国储铜储备规模被泄密,英国“红风筝”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大鳄闻讯而来,围堵刘其兵的空头头寸。伦敦期铜价格从3800美元一个月涨到4475美元。国储在上海期货上对冲做多,沪铜连续大涨。迈科2005年净利达到6亿元。
2006年春节后,中国华尔街网举行的研讨会上,老陈预测铜价会涨到9300美元。其时一直不清楚背后的多头是谁。
春节过后,伦敦铜价三个月涨到8800美元。迈科的期货利润达到20亿。
2007年迈科集团还引入战略投资者软银亚洲赛富基金。2008年,企业发展向上海转移,确立华东营销中心成立HFZ Capital Management(香港),推出合资对冲基金“红风筝基金”。何金碧成为影响世界铜价的“中国铜王”。
二、进口铜第一
铜价上涨3倍以后,迈科不再豪赌行情,而是转向更加稳健的现货贸易。此外,还收购了一个期货公司,更名为迈科期货。
2007年年底,铜价继续高涨。迈科金属集团营收达250亿元,有色金属贸易量达到50万吨,铜贸易量33万吨,铜的进口量占到国内总进口量的16%。此后铜的贸易量稳居国内首位,何金碧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做铜第一人”。2021年进口量超过了100万吨,价值千亿。
现货铜贸易的利润率很低,通常不超过1%。有些贸易商仅在交易所价格基础上加100-500元。但铜价坚挺,需求旺盛,是很好的融资抵押品。
在大宗商品中,铜单价高、易存储、质量标准稳定且变现容易,是行业玩家热衷的贸易品种,这也曾导致“铜融资”在业内十分盛行。铜融资的基本逻辑是,贸易商向供货方采购精铜,然后将铜抵押给银行或者卖出,通过获利覆盖融资成本,或者将所获廉价资金投入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牟求更大收益。
迈科集团运输和储存在仓库中的大量电解铜为抵押进行借贷,这方面的资金曾经是帮助迈科押注铜价的主要来源。迈科融资起来轻车熟路。2014年,何金碧成立中国首家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公司迈科金服。2015年5月,厦门信达对迈科金服增资20000万元。2016年,厦门信达与迈科集团共同对迈科金服增资55633.35万元。在控制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的基础上,新成立大商道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十亿元。
2017年迈科金服总资产20.06亿元,负债5.45亿元,净资产14.60亿元。然而,迈科金服全年却实现了高达578.74亿元的总收入。2021年迈科和大商道营收分别列陕西企业的第一、第二位。对于正竞争落户五百强企业数量的西安市,无疑给足了面子。当年老陈的老板对标迈科,引进了迈科金服的不少高管,因而了解了铜王的一些内幕。
三、进军房地产
电解铜贸易利润微薄,2019-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0.65%、1.01%和1.06%,且基本被期间费用侵蚀。
由于营收接近2000亿,又有铜仓单质押,迈科可以轻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些资金不能闲置,逐利的目标,迈科看准了房地产。
2010年开始迈科集团投资了酒店和商业中心。2012年开始启动迈科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与凯悦集团合作打造迈科君悦酒店。2018年,迈科集团与凯悦酒店集团共同打造西安君悦酒店、蓝海风万怡酒店等五星酒店。
迈科中心,西安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蓝海风中心,这两座分别位于西安南郊与北郊的超甲级城市综合体,与位于西安东郊的陆港金融小镇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分别代表了迈科集团在企业总部金融、产业金融与物流金融方面“三箭齐发”。这个庞大地产帝国投资额达数百亿元。
2018年迈科中心的茑屋书店开业,何金碧访谈中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打造艺术地产。2021年之前,西安房价狂飙,迈科集团一度风光无限,成为陕西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迈科集团投资的这些酒店和商业中心后来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长期空置,是2022年迈科集团流动性危机的导火索。
四、资金链断裂
2022年上海封城,大量进口海轮滞港,迈科的铜进不来,采购商厦门信达收不到货,要求退还货款大约10亿元。又因缺少铜仓单质押,银行发不了贷款,海外贸易商收不到货款,将迈科列入黑名单,进口渠道受阻。迈科的资金链断了。
在此前后的合同中,基于何金碧本人对迈科与厦门信达的销售合同进行担保,以获取信达的承兑汇票。2021年9担保额已经达到28亿,2022年增加了20亿。
2023年2月厦门信达起诉到法院,要求迈科破产保全。何金碧本人被限制高消费。
期间,迈科作为陕西第一民企,受到了政府的“纾困”扶持。陕西投资集团大手笔进行业务支持。
陕投在大商道身上的花费巨大。先收购20%的股权花费3.98亿元,后又给了20亿元的借款,合计为23.98亿元。之后又收购35%股权,花费金额不详。
陕投花费几十亿元进场,换回来的是营收规模的高速狂飙,从220亿元增长到840亿元。然而,目标公司四年(2018年-2021年)的净利润合计只有3亿元,不足其部分投入(23.98亿元)的八分之一。这里可看到迈科的利润多么虚。
陕投的股权对价对于迈科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房产是非流动资产,在楼价下调之时,根本无法变现。
2022年迈科集团通过迈科期货发行了1.1亿的私募基金,为了融资可谓竭尽其极。这笔融资受到了证监局的处罚,何金碧本人的实控人资格估计不保。
五、资本帝国的复盘
何金碧作为民营企业家,在期货市场无疑体现了过人的胆识,杀伐果断,敢于赌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据说他找到一位行长,要求续贷,声称要么自己跳下去银行收不回款,行长也得跳,要么马上给贷款。那次他赌对了,可是2022年的疫情危机就没那么好赌了。赌也赌不过天。
他的业务模式,用微利甚至是亏损的铜贸易做大现金流,用铜融资抵押贷款来做地产,用地产的高利润覆盖银行利息。这个闭环的问题在于商业地产的回报周期太长,而铜贸易融资是跟单短期贷款,节奏不匹配。况且,地产的周期在2018年已经出现顶峰迹象,迈科集团太过乐观。
2018年国家对万达进行了敲打,地产商成为限贷对象。我们老板有很多地产项目,各地政府纷纷来寻求合作。老板急于融资,我的建议是再等三年,要收缩不要扩张。之后疫情袭来,房地产正式转熊,谨慎可以避免灭顶之灾。
金融实际上是技术性很高的行业。何金碧在2006年的铜期货逼空战役中,由于精确的行业情报还有与海外对冲基金的紧密合作,让他赚到了没有梦到过的财富。但在后来的经营中,这次交易的谋略并不能复制,他的公司也没有形成稳定的获利模式。
大商道交易中心的运营,由于利润率过低曾经引起何金碧的不满,派出亲儿子去管理。高管对于铜贸易其实也很为难。行业内都是搬砖赚微利,做行情需要冒太大的风险,不是老板谁敢轻举妄动?老板干预多,高管队伍就不稳。
作为金融企业,历史悠久的犹太人公司都有自己稳定的交易模式。如果迈科能投资于人才,培养出专业的铜交易团队,或许他的事业不会如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