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固态电池即将迎来爆发!你们看好谁?固态电池公司全梳理
发布时间:2025-10-05 16:56 浏览量:13
前言:“量产大幕拉开!10月固态电池迎3大催化剂,这波红利必须盯紧”
2025年10月,固态电池赛道彻底“燃”了——丰田官宣固态电池原型车10月全球首秀,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车型蔚来ET9正式交付,国内“固态电池专项补贴”政策也将在10月落地。作为新能源车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在10月迎来“关键拐点”。今天,我就为大家深度梳理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核心玩家、技术路线、投资逻辑,这波行业爆发的红利,咱们一起拆解清楚!
一、10月固态电池爆发的“三大催化剂”
1. 技术发布会密集落地,量产进度超预期
丰田:10月将发布首款固态电池原型车,续航突破1200公里,充电仅需10分钟,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直接对标传统燃油车的“续航+补能”体验;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半固态路线)配套车型蔚来ET9于10月正式交付,实测续航1000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市场反馈将直接影响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节奏;
清陶能源:10月启动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配套广汽某旗舰车型,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的企业。
2. 政策红利集中释放,补贴力度超预期
国内“固态电池产业扶持政策”将于10月出台,核心内容包括:
对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额外给予每辆车5000-10000元的购置补贴;
对固态电池研发企业,按研发投入的**30%**给予财政补助;
明确“2025-2030年固态电池在新能源车中的渗透率目标”,2027年力争达到10%,2030年突破30%。
3. 产业链订单批量落地,商业化拐点显现
宁德时代与蔚来、宝马签订超百亿固态电池(凝聚态)采购协议,10月开始批量供货;
卫蓝新能源与储能巨头宁德时代子公司签订合作,10月启动固态电池储能系统试点;
先导智能拿下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订单,金额超20亿元,设备交付周期集中在10-12月。
二、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公司全梳理”
1. 电芯环节:技术路线与量产进度的“角力场”
公司 技术路线 量产进展 核心优势
宁德时代 凝聚态+全固态 凝聚态电池已量产,全固态2030年 技术储备深厚,车企合作广泛
卫蓝新能源 氧化物固态 中试线量产,2026年大规模量产 国内氧化物路线领军者
清陶能源 硫化物固态 10月中试线量产,2026年量产 硫化物电解质性能对标国际
QuantumScape 硫化物固态 2025年小批量量产 美股固态电池第一股,技术领先
2. 材料环节:电解质与正极的“价值高地”
硫化物电解质:
先导智能:布局硫化物电解质产线,设备市占率超50%,为清陶能源、QuantumScape供应生产设备;
天赐材料:研发硫化物电解质关键材料,2025年三季度进入清陶能源供应链。
氧化物电解质:
江化微:供应电子级氧化物材料,纯度99.999%,是卫蓝新能源的核心供应商;
东方锆业:研发氧化锆基固态电解质,2025年进入中试阶段。
高镍正极:
杉杉股份:布局适配固态电池的高镍正极,2025年产能超5万吨,配套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
3. 设备环节:量产的“关键支撑”
先导智能:固态电池叠片设备、烧结炉市占率超60%,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10月设备交付进入高峰期;
赢合科技:研发固态电池电解质涂覆设备,2025年三季度进入卫蓝新能源供应链;
大族激光:提供固态电池极片激光焊接设备,技术壁垒高,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清陶能源。
4. 车企环节:固态电池的“第一波受益者”
蔚来:ET9搭载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10月交付,定价超80万元,瞄准高端市场;
广汽:与清陶能源合作,计划2026年推出搭载硫化物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超1000公里;
丰田:10月发布固态电池原型车,2027年量产车型将率先在日本、欧洲上市。
三、投资逻辑:从“事件驱动”到“长期成长”
1. 短期(10-12月):事件驱动型机会
关注丰田发布会、蔚来ET9交付反馈、政策补贴落地等事件,催化相关公司股价;
优先布局**设备(先导智能)、电芯(宁德时代)、车企(蔚来)**等直接受益环节。
2. 中期(2026-2027年):技术迭代型机会
跟踪固态电池量产良率、成本下降幅度,硫化物路线(清陶能源、QuantumScape)若良率突破90%,将迎来快速增长;
关注材料环节的国产替代,如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天赐材料)、高镍正极(杉杉股份)。
3. 长期(2030年以后):行业颠覆型机会
固态电池若实现“能量密度500Wh/kg+成本与液态锂电持平”,将彻底颠覆新能源车、储能甚至航空领域的能源格局;
长期布局需聚焦技术路线最终胜出者,目前看硫化物(清陶能源、QuantumScape)和氧化物(卫蓝新能源)是两大主流方向。
4. 风险提示
量产不及预期: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复杂,良率提升缓慢(目前实验室良率80%,量产需超95%才具经济性);
技术路线竞争:半固态电池(如凝聚态)若市场反馈超预期,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可能延迟;
成本下降缓慢:若固态电池成本无法在2030年接近液态锂电,大规模替代将受阻。
评论区讨论:“你最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哪个环节?电芯、材料还是设备?说说理由~”
结语:“10月是固态电池的‘起点’,而非‘终点’”
固态电池的爆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题材炒作”,而是新能源车产业从“续航竞争”到“能源革命”的必然进程。10月的技术发布会、政策落地、订单交付,只是这场革命的“开场哨”。对投资者而言,短期可博弈事件驱动,长期需锚定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的核心逻辑。
这波固态电池的红利,你准备好参与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在产业链掘金路上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