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量产元年来袭!九大核心龙头抢占钠电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29 10:11  浏览量:9

钠离子电池正以“资源革命者”的姿态,悄然改变着全球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

2025年,堪称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元年”。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超过7GWh,到2030年这一数字更是有望突破200GWh

这一曾经被视为实验室概念的技术,正迅速崭露头角,成为能源行业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随着宁德时代宣布其“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该认证的钠离子电池,资本市场对钠电池概念的关注度急剧升温。

在锂资源短缺、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凭借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钠离子电池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转折点。多年来限制钠电池商用的技术瓶颈正被逐一突破,产业链各环节已做好规模化准备。

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军者,其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公司推出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达175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在-20℃低温环境下放电效率仍保持85%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宁德时代通过自生成负极技术、无膨胀负极技术等创新,解决了钠电池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等核心痛点。

政策支持也为钠电池产业化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2月,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推动大规模钠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攻关”

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为钠电池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持。

标准认证方面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意味着钠电池可合规进入国内外储能及低速电动车市场,解决了此前因无国标导致的应用受限问题。

这一认证打通了钠电池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宁德时代无疑是钠电池领域的领头羊。公司不仅在4月发布了“钠新”钠离子电池品牌,还计划在2025年实现60GWh的钠电池产能布局。

其钠电池产品包括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和高压动力电池,分别计划于2025年6月和12月量产。

鹏辉能源作为储能领域的专家,其320Ah钠电储能电芯已通过UL认证,循环寿命达8000次,成本较锂电低30%。

公司已中标南网科技30MWh储能项目,并与海外客户签订了四年1GWh的采购协议,显示出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

传艺科技则堪称钠电池领域的一匹黑马。公司规划到2025年实现10GWh的钠电池产能,目前一期2GWh产线已投产,良品率达到92%。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已成功开发出硬碳负极材料,比容量达350mAh/g,成本较石墨低20%。

华阳股份凭借与中科海钠的合作,建成了全球首条千吨级钠电正极产线,普鲁士白正极材料产能达2000吨/年。

公司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钠盐提取提供了成本优势,使其在正极材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振华新材容百科技万润新能也被开源证券列为钠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受益标的,这些公司在层状氧化物路线方面技术储备丰富,已开始向主流电池厂商送样测试。

贝特瑞是全球硬碳负极材料的霸主,全球市占率高达40%,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公司正在印尼建设年产5万吨硬碳的基地,计划到2025年将全球硬碳产能提升至20万吨。

杉杉股份同样是负极材料领域的重要玩家。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91.69%,毛利率达17.76%。

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为争夺钠电池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解液与集流体

多氟多在六氟磷酸钠产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宁德时代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在钠电池电解液领域的布局,有望与其传统氟化工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万顺新材是钠电池用铝箔的专家,市场占有率达35%。公司生产的超薄铝箔厚度仅6μm,抗拉强度提升20%,在涂碳工艺方面拥有专利技术。

其安徽基地年产10万吨铝箔产线已投产,2025年总产能有望达25万吨。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之路离不开明确的应用场景。当前,钠电池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替代潜力。

在储能领域,钠电池的成本优势和长循环特性使其成为理想选择。普利特的聚阴离子钠电储能系统循环寿命高达15000次,成本较锂电低40%。

公司已中标国内最大聚阴离子钠电储能项目,海外订单超过1GWh,显示出钠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

低速电动车是钠电池的另一重要应用场景。天能股份依托其在铅酸电池市场的渠道优势,积极推动钠电池在两轮车领域的应用。

公司开发的160Wh/kg层状氧化物钠电软包电芯已应用于雅迪极钠S9车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钠电业务营收同比暴增192%,毛利率达28%,高于锂电板块。

在电动汽车领域,钠电池的突破口主要集中在A00级和小型车市场。比亚迪已在其安徽阜阳基地布局钠电商用车解决方案,并与滴滴合作两轮车换电网络。

比亚迪开发的200Ah钠电芯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循环寿命达10000次,低温性能超越锂电。

资本市场对钠电池概念股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数据宝梳理的A股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共计17只,其中多数为中小市值公司。

从盈利情况看,2025年上半年盈利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有9只。

宁德时代以304.85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神火股份欣旺达华阳股份紧随其后,净利润分别为19.04亿元、8.56亿元和7.83亿元。

从成长性看,豪鹏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252.49%,蔚蓝锂芯、国轩高科和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0%。

传艺科技、厦钨新能的净利润增速也超过20%,显示出钠电池概念股良好的成长性。

在股价表现方面,多数钠电池概念股在2025年表现强劲。贝特瑞2025年股价上涨39.88%,总市值上涨了20.52亿元;宁德时代2025年股价上涨32.29%,市值达1.79万亿元。

强劲的股价表现反映了市场对钠电池行业前景的乐观预期。

尽管前景广阔,但钠电池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成熟度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成熟的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仍有差距。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电池能量密度为175Wh/kg。

虽已大幅提升,但与锂电池普遍2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成本优势也面临挑战。尽管钠资源丰富,但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当前钠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与理论值仍有差距。

随着锂电池价格的持续下降,钠电池的成本优势面临考验。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专业钠电池公司外,传统锂电池巨头纷纷布局钠电池领域,导致竞争加剧。

中小企业若不能尽快形成技术优势或规模效应,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面对这些挑战,钠电池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加快产能建设,形成规模效应。

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也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

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钠电池产业链需把握节奏、分清主次。

短期来看,电池制造和关键材料环节最具投资价值。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技术领先、产能规划明确,是钠电池产业化的最大受益者。

贝特瑞在硬碳负极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在钠电池材料环节占据先机。

中期而言,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下游应用紧密相关的公司值得关注。普利特通过收购海四达电源切入钠电赛道。

钠电业务营收占比已达25%,且已获得国内最大聚阴离子钠电储能项目订单,成长性明确。

长期视角下,技术布局深厚、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公司更具发展潜力。华阳股份凭借资源优势跨界布局钠电正极材料。

与中科海钠的合作有望发挥协同效应。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钠电池量产进度、成本下降速度及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组合。

同时,需警惕技术路线变更、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因素,避免盲目跟风。

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持续推进钠电池量产,钠电池与锂电池的成本差距正在加速缩小。券商研究报告指出,钠电池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与锂电的成本持平,成为新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

对于投资者而言,钠电池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条正在快速崛起的黄金赛道。

那些技术储备深厚、产能规划明确、客户资源丰富的龙头企业,有望在这轮能源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