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投资看这15家就够了!从材料到制造,核心公司全梳理!

发布时间:2025-09-25 10:19  浏览量:8

上礼拜跟做新能源行业调研的老周喝茶,他手机消息提示音就没断过——行业群里有人说某车企明年要推半固态电池车型,还有人急得不行,问“该盯哪些公司?可别像当年错过锂电那样,回头拍大腿都来不及”。

其实不光老周他们圈子,最近我在几个投资交流群里,也总看到类似疑问。毕竟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比现在车上用的液态锂电池强太多:不怕穿刺、不怕高温,安全性直接拉满,续航还能多跑几百公里。连国家都在大力推动,2024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里,明明白白写着要加快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不少地方政府也跟着搭把手,给研发企业发补贴、帮着建生产线,就盼着这技术能早点落地装车。

市场上的动作也很实在:今年8月,宁德时代直接官宣半固态电池产能正式落地;9月初,蔚来又透露出新车型要装自家研发的半固态电池,续航能破1000公里;还有不少车企和电池厂商,最近都在扎堆签材料供应协议,生怕自己在这场技术竞赛里慢了半拍。但问题也来了——固态电池产业链绕不开材料、设备、制造这几个环节,到底哪些公司才是真真正正的核心玩家?咱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挑?今天我就把从材料到制造的15家核心公司捋清楚,看完这篇,你就不用再到处扒资料了。

一、先搞懂: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哪?

想选对投资标的,得先弄明白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啥。跟传统锂电池比,固态电池最大的改变,就是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原来的液态电解液和隔膜——这玩意儿说直白点,就是固态电池的“命门”,技术能不能突破,全看它的水平。整个产业链主要分三大块:上游材料(固态电解质、正极、负极)、中游制造(电池厂商)、下游设备(生产设备供应商),每个环节都有硬邦邦的技术壁垒,谁是龙头,其实也挺清晰的。

咱们先从最关键的上游材料说起,这部分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底子”,目前技术突破也主要集中在这儿:

1. 固态电解质

它就相当于固态电池的“心脏”,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有三种,各有各的优势:

◦ 氧化物路线:国内企业在这条路线上布局最多,技术成熟度也最高。比如北京卫蓝新能源,2024年8月他们推出的半固态电池,已经通过某头部车企的测试,计划明年就能量产;还有清陶能源——就是跟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的那家,今年9月其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产能已做到200吨,现在已经开始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供货了。

◦ 硫化物路线:这种路线的导电性最好,但生产难度也大。国内的硫阳新能源,是上海交大团队孵化的企业,今年7月刚突破硫化物电解质的量产工艺,当前产能100吨;虽然国外有日本丰田这些企业在做,但国内政策更倾向扶持本土企业,所以优先看国内这些玩家。

◦ 聚合物路线:这路线适合低温环境,冬天用着特别给力。江苏国泰旗下的国泰华荣,今年8月推出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已经用在蔚来的电池测试里,订单量直接超了5000吨。

2. 正极材料

固态电池的正极得装更多活性物质,不然续航上不去。目前行业里容百科技和当升科技是头两名:容百科技2024年上半年的固态电池正极出货量,占了全国的35%,合作客户里就有卫蓝新能源;当升科技今年9月新投产的产线,专门适配固态电池,产能直接拉到1.5万吨,根本不愁卖。

3. 负极材料

传统的石墨负极跟固态电解质不搭,现在主流用的是硅基负极。璞泰来今年8月推出的硅基负极产品,已经通过宁德时代的半固态电池验证;还有杉杉股份,9月刚把硅基负极产能扩到1万吨,现在供的是小鹏的固态电池项目,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再看中游电池制造,这部分相当于产业链的“组装厂”,得有技术整合能力才行:

• 宁德时代:不用多介绍,2024年8月直接官宣半固态电池产能5GWh落地,计划明年装到理想、蔚来的新车型上,是国内量产进度最快的。

• 比亚迪:今年9月初刚发布“刀片固态电池”,用的是氧化物路线,续航能到900公里,预计明年一季度就能装车测试,合作车企里有长城、吉利。

• 亿纬锂能:专门做圆柱固态电池,2024年7月跟宝马签了合作协议,要给宝马2025年推出的电动车型供货,目前产能规划3GWh,生产线正在赶工建。

最后是下游生产设备,没有设备就没法量产,这环节容易被忽视,但其实特别关键:

• 先导智能:固态电池生产需要的“固态电解质涂布机”,国内60%的市场都是它的,2024年8月还拿了宁德时代10亿元的设备订单,现在生产线都在赶工。

• 赢合科技:他们的“固态电池封装设备”,今年9月刚通过卫蓝新能源的验证,订单量超3亿元,客户里还有清陶能源,后面随着产能扩张,设备需求肯定还会涨。

二、15家核心公司全梳理:按环节分类,附最新动态

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我把15家核心公司按“材料-制造-设备”分了类,每家都附上2024年最新的产能、合作客户和进展,数据都是从公司官网公告或权威行业报告扒来的,保证真实可查:

(一)上游材料:8家核心公司

1. 北京卫蓝新能源

◦ 2024年8月产能:半固态电池1GWh,固态电解质500吨

◦ 合作客户:蔚来、理想

◦ 最新动态:计划2025年把半固态电池产能扩到5GWh

2. 清陶能源

◦ 2024年9月产能:固态电解质200吨

◦ 合作客户:宁德时代、比亚迪

◦ 最新动态:今年8月拿了江苏省政府2亿元专项补贴,专门用来研发硫化物电解质

3. 硫阳新能源

◦ 2024年7月产能:硫化物电解质100吨

◦ 合作客户:上汽集团

◦ 最新动态:跟上海交大一起建了“固态电解质联合实验室”,专门攻克量产技术难题

4. 江苏国泰

◦ 2024年8月订单:聚合物固态电解质5000吨

◦ 合作客户:蔚来、小鹏

◦ 最新动态:2025年计划把产能扩到1万吨,满足车企后续需求

5. 容百科技

◦ 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固态电池正极1.2万吨

◦ 合作客户:卫蓝新能源、亿纬锂能

◦ 最新动态:9月新投产的1.5万吨正极产线,现在已经满负荷运转

6. 当升科技

◦ 2024年9月产能:固态电池正极1万吨

◦ 合作客户:宁德时代、宝马

◦ 最新动态:8月发布了高镍正极材料,能适配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先一步

7. 璞泰来

◦ 2024年8月验证情况:通过宁德时代半固态电池测试

◦ 合作客户:宁德时代、特斯拉

◦ 最新动态:9月把硅基负极产能扩到8000吨,供货更稳定

8. 杉杉股份

◦ 2024年9月产能:硅基负极1万吨

◦ 合作客户:小鹏、长城

◦ 最新动态:7月拿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认证,技术实力受认可

(二)中游制造:3家核心公司

9. 宁德时代

◦ 2024年8月产能:半固态电池5GWh

◦ 合作车型:理想L9 Max、蔚来ET9

◦ 最新动态:9月透露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已达90%,离量产不远了

10. 比亚迪

◦ 2024年9月技术:刀片固态电池

◦ 合作车型:比亚迪汉EV新款

◦ 最新动态:8月拿下23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技术储备很足

11. 亿纬锂能

◦ 2024年7月合作:与宝马签订圆柱半固态电池供应协议

◦ 产能规划:2025年达3GWh

◦ 最新动态:9月完成半固态电池针刺测试,安全性过关

(三)下游设备:4家核心公司

12. 先导智能

◦ 2024年8月订单:宁德时代10亿元固态电解质涂布机

◦ 市场份额:国内固态电池设备60%

◦ 最新动态:9月推出新一代涂布机,生产效率提升20%,帮企业省时间

13. 赢合科技

◦ 2024年9月订单:卫蓝新能源3亿元封装设备

◦ 合作客户:清陶能源、亿纬锂能

◦ 最新动态:8月设备通过欧盟CE认证,未来能出口海外

14. 大族激光

◦ 2024年8月订单:比亚迪5亿元焊接设备

◦ 最新动态:9月设备已投入半固态电池封装线使用,运转稳定

15. 科恒股份

◦ 2024年9月合作:容百科技2亿元正极设备订单

◦ 最新动态:7月把设备产能扩到500台/年,能满足更多企业需求

三、普通投资者该怎么选?3个核心建议

聊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15家公司呢,到底该重点盯哪些?其实不用贪多,抓住“技术成熟度、产能落地进度、客户质量”三个核心指标就行,给大家3个具体建议:

第一,优先选“技术+产能双落地”的公司。比如上游的北京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还有蔚来、理想的订单)、中游的宁德时代(5GWh产能落地,明年装车)、下游的先导智能(设备订单超10亿元,客户都是行业龙头),这些公司已经从“只搞研发”走到“能赚钱”的阶段,确定性更高,不用担心里程碑跳票。

第二,避开“只讲故事没实锤”的公司。有些公司嘴上说布局固态电池,但去官网查公告,既没有产能规划,也没有合作客户,连研发进度都含糊其辞,这类要谨慎。咱们选的这15家,每一家都有明确的产能、订单或客户合作,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栏目核实,比如宁德时代官网就能查到8月的产能公告,一目了然。

第三,关注“产业链协同”的公司。固态电池不是某一家公司能搞定的,得材料、制造、设备一起配合才行。比如卫蓝新能源+蔚来+赢合科技这种组合,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闭环,后面量产进度会更快,也更能扛住行业波动。这类协同性强的公司,在行业爆发的时候更容易抢占先机。

最后回到开头老周的疑问:固态电池会不会是下一个锂电机会?从政策、技术、市场来看,信号已经很明显了。而这15家公司覆盖了从材料到设备的核心环节,相当于把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玩家”都列出来了,后续不管是跟踪行业动态,还是选投资标的,盯着这些公司就够了。毕竟好机会从来不是靠跟风,而是靠看清产业链里真正有实力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