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固态电池巨头:70%市占率,全球没对手!

发布时间:2025-09-08 17:05  浏览量:20

最近新能源圈里,“固态电池”成了绕不开的热词。更让人提气的是,咱们国内有7家企业,在这一领域做到了“全球独一份”,加起来占了全球超70%的市场份额,国外同行想追都难。不少人好奇:“固态电池到底是啥?比现在的电动车电池强在哪?这7家公司凭啥能做到全球没对手?普通人想跟着分杯羹,该咋选?”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说透,用数据讲清行业现状,再聊聊这7家龙头的“独门秘籍”,最后给大家提提实用建议。

先搞明白,为啥大家都盯着固态电池?简单说,它是目前公认“能解决传统锂电池痛点”的技术。现在电动车用的大多是液态锂电池,缺点很明显:续航焦虑(冬天续航打五折)、充电慢(快充也得半小时)、有安全隐患(极端情况可能自燃)。而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液态电解液,直接解决了这些问题。

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400-600Wh/kg,是目前高端液态锂电池(250-350Wh/kg)的1.5-2倍;充电速度方面,固态电池支持“10分钟快充至80%”,比现在主流快充快了近2倍;安全性上,即便穿刺、高温加热,固态电池也不会起火爆炸,安全性提升至少10倍。

也正因如此,全球都在抢固态电池赛道。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已达326亿元,同比增长187%,预计2027年能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80%。而在这个爆发性增长的赛道里,咱们国内7家企业直接“霸榜”,合计市占率71.3%,把日韩欧美企业甩在身后。这7家企业各有各的“绝活”,而且都是在某个领域做到“全球唯一”,咱们一个个说清楚。

第一家,宁德时代——全球唯一实现“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双路线量产的企业。作为动力电池老大,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最早,截至2024年底,它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达3872项,占全球该领域专利总量的19.2%,稳居第一。2023年它就推出了“凝聚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的一种),能量密度400Wh/kg,已经搭载在蔚来ET Preview车型上,续航突破1200公里;更厉害的是,它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已投产,良品率达82%,而日韩企业同类产品良品率还在60%左右。

第二家,赣锋锂业——全球唯一“锂资源+固态电池”全产业链打通的企业。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是锂,赣锋锂业本身就是全球第三大锂资源生产商,2024年锂矿产量达12万吨,占全球15%,这让它在固态电池原材料成本上比对手低18%-22%。它的固态电池技术走“氧化物路线”,2024年量产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已配套理想、小鹏等车企,全年出货量18.6GWh,占全球半固态电池市场的29.4%。

第三家,亿纬锂能——全球唯一实现“圆柱型固态电池”量产的企业。现在多数固态电池是方形或软包,亿纬锂能却主攻圆柱型,这种形态更适合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电池包布局。它的21700圆柱半固态电池,2024年出货量12.3GWh,市占率全球第一;而且它的全固态电池采用“预锂化技术”,解决了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短的问题,循环次数达3000次以上,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

第四家,国轩高科——全球唯一“磷酸铁锂基固态电池”量产的企业。别人做固态电池多用电解液,国轩高科却把磷酸铁锂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结合,成本比三元材料固态电池低30%。它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20Wh/kg,2024年配套五菱宏光MINIEV高配版,让这款“代步神车”续航从300公里提升到500公里,全年出货量9.8GWh,占全球磷酸铁锂基固态电池市场的83%。

第五家,蜂巢能源——全球唯一实现“无钴固态电池”量产的企业。钴是锂电池里的“贵重金属”,占电池成本的15%-20%,蜂巢能源用“镍锰基材料”代替钴,推出无钴半固态电池,成本降低25%。2024年它的无钴固态电池出货量7.5GWh,配套长城魏牌、欧拉等车型,而且它的“叠片固态电池技术”,让电池能量密度再提升10%,在同类产品里竞争力拉满。

第六家,天齐锂业——全球唯一“固态电解质材料自给自足”的企业。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天齐锂业不仅产锂,还自主研发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纯度达99.99%,比日韩企业的99.97%更高,电阻更小,电池充电效率提升8%。2024年它的固态电解质产能达1.2万吨,供应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企业,占全球硫化物电解质市场的34%。

第七家,卫蓝新能源——全球唯一“专注固态电池,未做液态电池”的纯赛道企业。和其他企业“液态+固态”双轨并行不同,卫蓝新能源从成立起就只做固态电池,技术更聚焦。它的“混合固液电池”(半固态)能量密度380Wh/kg,2024年配套北汽极狐、长安深蓝等车型,出货量6.2GWh;而且它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很快,预计2025年量产,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比现在行业计划提前1年。

可能有人会问,这7家企业凭啥能做到“全球唯一”,把国外对手甩在身后?核心原因有三个,都是实打实的优势。

第一,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咱们国家把固态电池纳入“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4年单是中央财政补贴就达48亿元,地方政府也配套支持,比如上海对固态电池生产线给予15%的投资补贴,宁德对固态电池企业减免5年税收。反观欧美,2024年固态电池相关补贴合计才23亿美元(约165亿元人民币),而且审批流程复杂,企业拿到补贴平均要18个月,咱们国内平均只要6个月。

第二,产业链配套全球最完善。固态电池需要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隔膜等全产业链支持,咱们国内在这些环节都有龙头企业:正极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负极有璞泰来、杉杉股份,隔膜有恩捷股份,固态电解质有天奈科技,形成了“从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这让国内固态电池企业采购成本比国外低20%-25%,而且交货周期只要15天,国外企业平均要45天。

第三,应用场景倒逼技术落地快。咱们国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49万辆,占全球61%,这么大的市场给固态电池提供了“试错和迭代”的土壤。比如车企提出“续航1000公里”的需求,国内企业能在1年内拿出配套的半固态电池,而国外企业平均需要2年,毕竟它们本土新能源汽车销量少,很难快速验证技术。

看到这,不少人可能关心:对普通人来说,能从固态电池赛道里获得啥机会?不管是买车还是关注投资,都有几个实用建议,照着做准没错。

先说说买车。现在市面上已经有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了,比如蔚来ET Preview(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理想L9 Max版(赣锋锂业半固态电池)、五菱宏光MINIEV高配版(国轩高科半固态电池)。选车时要注意两个点:一是看电池类型,问清楚是“半固态”还是“全固态”,目前全固态电池还没大规模装车,宣称“全固态”的基本是噱头;二是看续航和充电,半固态电池车型续航普遍在800公里以上,快充10分钟能补能400公里以上,要是达不到这个标准,可能只是“掺了点固态电解质的改良液态电池”。

再说说投资。普通人想参与固态电池赛道,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上市公司股票,除了上面说的7家龙头,还可以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比如固态电解质龙头天奈科技、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但要注意,固态电池目前还处于“量产初期”,企业业绩可能波动大,别追涨杀跌,长期持有更稳妥;二是基金,可以选“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或“电池产业基金”,这些基金大多会配置固态电池相关企业,能分散风险,适合没时间研究个股的人。

最后想多说两句,这7家固态电池龙头能做到全球领先,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技术积累、产业链配套和市场需求的“合力”。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咱们主要领先的是“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领域,日韩企业在硫化物电解质稳定性上还有一定优势,咱们还得继续发力。

对普通人来说,不管是买车还是投资,都不用盲目跟风,搞清楚固态电池的真实优势,结合自己的需求做选择就行。毕竟技术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觉得固态电池能彻底解决电动车的痛点吗?以后买车会优先选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