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已向卫蓝新能源交付首批量产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

发布时间:2025-09-01 16:35  浏览量:18

8月29日,巴斯夫通过其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BSBM),向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了首批量产半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CAM)。

巴斯夫表示,自2024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双方在一年内实现了从概念到量产的突破。

BSBM研发团队开发的超高镍NCM正极材料,采用独特复合涂层,有效解决了与固体电解质的界面问题,提升了能量密度,并改善了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卫蓝新能源总经理俞会根博士表示,公司将在新一代半固态电池中使用巴斯夫的正极材料,并期待双方开展更多合作。

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由中科院物理所孵化,股东包括蔚来、小米和华为,专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

公司产能规划超过100GWh,已向蔚来交付半固态电池产品,其核心生产基地分布在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北京房山及山东淄博。

巴斯夫作为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供应商,于2021年收购杉杉控股权成立巴斯夫杉杉,在长沙、宁乡和石嘴山设有三大生产基地,总产能约10万吨,并开展回收及高品质锂盐业务。

巴斯夫杉杉的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满足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

2024年8月,巴斯夫杉杉推出全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并在长沙基地完成中试规模生产,该材料有效解决了固态电解质的界面兼容性问题,具有高容量、优异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2025年3月6日,卫蓝新能源、巴斯夫及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专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系统非金属零部件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关注轻量化、热安全管理和功能性等关键领域,以推动电动汽车创新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此前,2023年7月,巴斯夫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了“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并邀请卫蓝新能源等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创新链条。

在此基础上,卫蓝新能源、巴斯夫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还联合开发了一款概念固态电池包,采用Ultramid®、Elastoflex®、Elastan®、Ultradur®、Elastollan®、Elastocoat®、Cellasto®和HED™等20余种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