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交付!巴斯夫,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5-09-01 16:28 浏览量:18
8月29日,仅用一年时间,巴斯夫宣布通过巴斯夫杉杉成功向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付首批量产的半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CAM),这是继7月28日,巴斯夫与宁德时代签署正极材料战略合作协议后,其向电池产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卫蓝新能源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专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产品覆盖新能源车船、新型储能及低空动力三大领域,是蔚来、岚图等车企、多家无人机、机器人的供应商。
2021年,巴斯夫为完成其长期电池材料业务战略布局,完成对湖南杉杉51%股权的收购,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其电池材料全球网络的重要一环。巴斯夫杉杉正极材料年产能约10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等领域。巴斯夫杉杉在全国共有三大生产基地(湖南长沙、宁乡及宁夏石嘴山),还投资了专注于回收和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的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专注于高品质锂盐生产的湖南永杉锂业有限公司。巴斯夫杉杉在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广泛且深入,已成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
在固态电池及钠离子电池领域,巴斯夫杉杉开发出适用于富镍固态电池的三元材料,并成功突破了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界面不稳定性的技术难题,该产品预计将于今年进入量产阶段。2024年8月,巴斯夫杉杉成功推出了全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并在长沙基地完成了中试规模生产。同时,公司还新推出了钠电池材料产品体系,首款产品已通过储能电池的中试验证。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巴斯夫于2023年便在江苏成立了重点关注固态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的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
而此次,巴斯夫杉杉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种超高镍NCM(镍钴锰)正极活性材料,该材料具有独特的复合涂层,解决了CAM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问题,在提高电池容量的同时,提升了其循环使用寿命。
此外,巴斯夫杉杉还持续关注并开发富锂锰材料。作为目前容量最高、成本竞争力强且安全性能良好的正极材料之一,富锂锰被视为下一代正极材料的主要选择。巴斯夫杉杉已成功开发出复合掺杂骨架支撑、晶界和表面协同包覆技术,基本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的高电压富锂锰材料的技术定型。
在钴酸锂材料方面,巴斯夫杉杉通过首创的原位掺杂技术,有效解决了钴酸锂在高电压下结构塌陷的难题,并率先在业内推出了4.45V钴酸锂。目前,巴斯夫杉杉已实现4.5V高能量密度型及4.5V倍率型钴酸锂的量产,且4.53V钴酸锂材料已在多家客户完成中试认证,预计2026年将实现批量生产。巴斯夫杉杉还在积极开展新型的钴酸锂开发,希望突破传统钴酸锂结构在4.6V下的使用瓶颈。
在市场应用方面,巴斯夫杉杉的电池材料已进入亚太、北美、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市场,提供长续航、高安全、快充性能的解决方案。同时借助巴斯夫全球化平台,让全球合作伙伴更好地认识中国产品和技术。
在电池材料业务版图中,巴斯夫的战略主要聚焦于三大关键领域:1、优先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iB)用正极活性材料(Cathode Active Materials,CAM);2、投资研发,探索具有行业革新潜力的正极活性材料及工艺解决方案;3、致力于开发锂离子电池(LiB)回收先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