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今晚报》报道:选对迁徙路 找到归属感
发布时间:2025-05-22 19:09 浏览量:12
37岁的高新区企业模道(天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家喜,亲历了北京与天津两地的创业环境差异。2019年,他带着团队从北京返回天津,最初选址津南区海教园,却因员工通勤难题萌生搬迁念头。“津南区有很多科技企业,但我的员工多来自西青区理工大学一带,通勤稍有不便,尤其是学校过来的实习生往返成本高,自2022年开始,我就着手物色公司新地址了。”张家喜坦言。
经过一番比较和综合考量,转战西青区南站片区后,之前的通勤问题迎刃而解。公司所在的海泰信息广场紧邻地铁站,员工通勤半径大幅缩短。家住北辰区的刘浩离公司最远,他每天乘坐地铁换乘一次,20多分钟就能到达公司,在外环线附近租房的武云飞乘地铁上班仅需坐两站,河北籍员工李刚在碧水家园小区与朋友合租了一套两居室,通过“骑行+公交”交替的方式实现低碳通勤。而这次公司迁址不仅仅让大家的通勤问题得到了解决,更让公司的直接成本得到了减少。张家喜算了一笔账:“之前我在北京办公司,300平方米的办公室月租要数万元,回到天津租金下降了许多,最后搬来这里价格最优惠,每月仅需1万多元,租房成本较北京直降近60%。”
配套贴心
生活圈满是人间烟火气
南站片区的便利不仅体现在通勤上。张家喜打开办公室的窗户放眼望去,公司楼下即是人社局开设的“就业驿站”,实习生招聘、社保办理等事务,下楼就能“一站式”解决;步行5分钟可达餐饮区,快餐、便利店满足多元需求;300米外的行政许可大厅提供税务、工商等“零距离”服务,上个月张家喜的公司发票额度紧张,到行政许可大厅税务窗口一咨询,仅用10多分钟便完成了发票额度提升。
这里的居住配套同样贴心,周边还迁房租金低廉,合租单间月均千元;碧水家园、碧海家园等社区与园区形成“职住平衡”,员工小李感慨:“我租住的公寓配套完善,家门口就有菜市场和超市,买菜购物都很方便,下班步行10分钟到公寓,周末和朋友骑车去杉杉奥莱逛街,生活半径完美覆盖。”
政策护航
从“创通券”到人才输送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模道科技公司享受到了南站片区独有的“政策包”红利。园区“创通券”政策为企业减免中介服务费,助力快速通过高新企业认证,为企业节省了数万元的咨询费用。由于园区科创企业云集,科技型企业之间的联动互通也推动了发展中的小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合作的机遇,实现技术共享与人才互通,园区的各项服务加速项目落地,让企业安心扎根。
今年年初,因为公司里有员工离职,当时公司接了一单生意比较急,张家喜正发愁短时间不能找到合适的应聘者。没想到,楼下的天开华苑园就业驿站主动询问他有没有用人需求,在了解了公司的用人要求后,提前对求职者进行筛选和匹配,很快就帮公司招来了新员工。通过面试沟通,随即签订劳动合同,这名员工现在已经入职快半年了,工作状态非常好。更令张家喜称道的是,驿站提供全周期服务,后续还进行了用人情况回访。“就业驿站真正实现了企业需求与人力资源的无缝对接,省去了我们好多时间,在这里做事业确实很省心。”张家喜说。
未来图景
枢纽赋能下的创新生态
张家喜的公司主要是做三维建模与数字设计,业务横跨游戏影视、VR及家居数字化领域。例如,与知名游戏公司合作开发重制版网络游戏、打造线上家装模型库,甚至与国家电网共建线上电力博物馆。
随着津雄、津沧城际铁路规划落地,南站片区成为京津冀“30分钟通勤圈”的核心节点。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杉杉奥特莱斯等配套的投用,进一步强化了片区的融合优势。张家喜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我们的业务辐射全国,和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密切合作,南站片区的规划不论是从交通还是对创业者的政策上,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也将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用科技赋能更多场景,让更多人才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
文字、图片来源:今晚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