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进入商业化关键期 围绕产业链三条主线梳理投资标的
发布时间:2025-08-31 21:28 浏览量:19
随着液态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天花板 280Wh/kg)、安全性(热失控风险)上的瓶颈凸显,固态电池作为 “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2025 年固态电池行业进入商业化关键期,全国产业投资超 240 亿元,全球需求量达120GWh(中国占比 62%)。
政策端,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纳入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明确 2027 年前培育 3-5 家全球领先企业,同步推进固态电池材料、工艺、检测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行业规模化奠定基础。
技术端硫化物路线(氧化率<0.5%)与氧化物路线(热失控温度 320℃)分化显著,成本较 2024 年下降 60%。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15 万辆半固态车型交付)、低空经济(42GWh eVTOL 订单)、人形机器人(50% 装机增长)构成三大核心场景。
投资聚焦 “上游材料突破(硫化物电解质、高镍正极)、中游设备国产替代(干法电极设备)、下游场景先发卡位(eVTOL 电池、半固态装车)”三条主线,下面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
一、上游材料:核心环节垄断性强,业绩弹性显著
1. 硫化物电解质:以硫化锂为核心,资源与技术双壁垒
硫化锂是硫化物电解质的 “基石原料”,占电解质成本的 45%,2025 年国内硫化锂需求量达 1.2 万吨(同比 + 300%),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超 90%。因锂硫原料协同供应要求高,具备锂矿 + 硫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优先受益,国产化率从 2024 年的 40% 提升至 2025 年的 75%。
赣锋锂业:国内硫化锂产能第一(5000 吨 / 年),采用 “锂辉石 - 硫化锂” 一体化工艺,成本较外购原料低 20%;半固态电池良率 2025 年突破 85%,金属锂负极中试线投产,绑定东风岚图,相关业务营收预计增长 60%;
雅化集团:硫化锂产能 3000 吨 / 年,配套自有锂矿(李家沟锂矿),2025 年与卫蓝新能源签订 5000 吨硫化锂长单,毛利率达 40%(高于传统锂盐业务 15 个百分点);
天齐锂业:2025 年 Q2 投产 2000 吨硫化锂产能,采用 “盐湖锂 - 硫化锂” 工艺,成本优势显著,已向宁德时代送样验证,预计 2026 年进入供应链;
粤桂股份:掌控全国 85% 的硫铁矿储量,为硫化锂生产提供高纯度硫原料(纯度 99.99%),2025 年硫精矿销量预计增长 40%,为赣锋、雅化核心供应商;
天赐材料:硫化物电解质溶液法合成技术领先,2025 年公斤级中试线良率达 88%,绑定宁德时代中试线,计划 2026 年扩产至 500 吨 / 年。
2. 氧化物电解质:成本优势下的半固态主力
投资逻辑:半固态电池过渡期(2025-2027 年)的核心材料,氧化锆为关键原料,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东方锆业:99.99% 高纯氧化锆通过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联合验证,福建基地 2 万吨扩产计划 2026 年投产,投产后成本较海外品牌低 20%,2025 年氧化锆业务营收预计增长 50%;
三祥新材:氧化锆粉体产能 1.5 万吨 / 年,适配氧化物电解质低温烧结需求,2025 年获国轩高科 3000 吨订单,毛利率达 38%。
3. 正负极材料:正极高镍化,负极多路线并行
(1)正极材料:高镍三元为主流,富锂锰基补位
投资逻辑:全固态电池要求正极材料高容量(≥220mAh/g),高镍三元(Ni≥90%)与富锂锰基形成 “高低搭配”,2025 年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 85 亿元(同比 + 150%)。
容百科技:90% 高镍三元正极 “适配全固态界面稳定性测试通过率 100%”,单吨毛利 1.2 万元(较传统产品高 30%),2025 年出货量 8 万吨(同比 + 45%),绑定宁德时代、孚能科技;
当升科技:富锂锰基正极能量密度达 300mAh/g,2025 年吨级样品交付清陶能源,计划 2026 年扩产至 2 万吨 / 年,适配低成本固态电池路线;
巴莫科技:92% 高镍正极获理想汽车定点,2025 年出货量预计 5 万吨,配套半固态电池装车,毛利率达 35%。
(2)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硬碳多路线竞争
负极材料需解决 “高容量 + 低膨胀” 矛盾,硅碳负极(短期过渡)、锂金属负极(长期主流)、硬碳负极(低成本补充)形成技术矩阵,2025 年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 60 亿元(同比 + 200%)。
贝特瑞:硅碳负极全球市占率超 60%,固态专用产品循环寿命 2000 次,2025 年获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订单(占负极营收 15%),同时布局硬碳负极(产能 1 万吨 / 年);
璞泰来:硅碳负极产能 3 万吨 / 年,采用 “纳米硅 - 石墨” 复合工艺,膨胀率控制在 15% 以下,2025 年与宁德时代签订 2 万吨长单,毛利率 32%;
翔丰华:硬碳负极产能 5000 吨 / 年,适配钠离子固态电池,2025 年获宁德时代储能电池订单,成本较硅碳负极低 30%;
中科电气:锂金属负极采用 “三维多孔集流体” 技术,循环寿命突破 800 次,2025 年中试线良率 85%,计划 2026 年扩产至 1000 吨 / 年,绑定比亚迪;
杉杉股份:硅碳负极产能 2 万吨 / 年,与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硫化物体系适配负极,2025 年出货量预计 3 万吨(同比 + 50%)。
(二)中游设备:工艺革新催生国产替代机遇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传统液态电池存在显著差异,设备体系呈现 “全链条重构” 特征。根据核心工艺节点,可细分为四大类十二小类设备,国产化率已从 2022 年的 35% 提升至 2025 年的 68%,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85%。2025 年新增设备需求超 120 亿元(同比 + 250%),激光加工、干法工艺、高精度检测设备增量显著。
1. 原料制备设备:粉体精度决定材料性能
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以 21.6% 的复合增速扩张,原料制备环节因粉体纯度要求从 99.9% 跃升至 99.99% 成为技术突破口,国产化率率先突破 70%。纳米级粉体设备需求爆发,带动专用设备市场规模年增 120%。
宏工科技:独家掌握 “纳米级粉体分散技术”,粒径控制精度达 ±5nm,2025 年与清陶能源签订 15 亿元独家供应合同,设备适配硫化物 / 氧化物双体系,占其营收 80%;
先导智能:真空烧结炉实现 1500℃高温精准控温(±1℃),已供应宁德时代中试线,2025 年相关设备收入增长 120%;
利元亨:高精度气流筛分设备通过率达 99.9%,为赣锋锂业硫化物电解质产线核心供应商,2025 年新增孚能科技订单 2.5 亿元;
软控股份:粉体混合设备采用 “双螺杆 - 超声分散” 复合工艺,混合均匀度达 99.5%,2025 年与国轩高科签订 3 亿元设备合同,适配正极材料制备。
2. 电极制造设备:干法工艺 + 激光加工成增量核心
干法电极工艺凭借材料成本降低 18%、设备投入节省 41% 的优势,成为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技术路线,2025 年干法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 18 亿元(占辊压设备市场 30% 以上)。激光极耳切割设备因 “无应力切割” 需求,市场规模年增 180%,国产化率突破 80%。
先导智能:干法电极设备市占率超 50%,整线解决方案覆盖宁德时代宜宾基地,2025 年设备订单超 80 亿元,毛利率 45%;
赢合科技:固态湿法涂布设备适配 10-60μm 超薄涂层,2024 年获亿纬锂能 3.2 亿元订单,2025 年新增国轩高科 1 亿元干法设备订单;
纳科诺尔:干法辊压设备打破日本 JFE 垄断,辊压精度达 ±1μm,良率 95%,获宁德时代亿元级订单,在干法设备初期市场占据 50% 以上份额;
德龙激光:固态电池专用激光极耳切割设备,切割速度达 120m/min(较传统设备快 50%),2025 年获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 4 亿元订单,毛利率达 55%(高于消费电子激光设备 20 个百分点);
大族激光:激光转印设备实现电解质膜 “高精度贴合”,转印良率 98%,2025 年与卫蓝新能源签订 2.8 亿元设备合同,适配半固态电池产线。
3. 电芯组装设备:高精度叠片 + 无铜封装成壁垒
电芯组装设备占固态电池设备总投资的 40%,其中高精度叠片技术是解决界面阻抗问题的关键,推动设备向 0.1mm 级对齐精度升级。无铜封装与等静压设备随全固态产线建设加速放量,2025 年市场规模突破 25 亿元(同比 + 300%)。
先导智能:新一代量产型固态叠片机采用绝缘边框工艺,叠片效率达 0.8 秒 / 片,已交付全球头部电池企业,2025 年叠片机订单超 30 亿元;
科瑞技术:全自动封装设备实现边缘密封度<1μm 泄漏率,绑定孚能科技 eVTOL 电池产线,2025 年新增订单 3.2 亿元;
利元亨:等静压设备压力控制精度达 ±5MPa,适配硫化物电芯烧结需求,2025 年与赣锋锂业签订 2.3 亿元订单,为国内首家实现等静压设备量产的企业;
软控股份:电芯组装线体采用 “模块化设计”,换型时间缩短至 2 小时(传统线体需 8 小时),2025 年与清陶能源签订 1.8 亿元整线合同。
4. 检测设备:全生命周期性能监控
安全性需求推动检测设备市场年增速超 80%,电化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检测成为中试线标配。阻抗测试精度从 10⁻³Ω・cm² 提升至 10⁻⁴Ω・cm²,带动高端检测设备单价上涨 50%,头部企业订单可见性延伸至 2027 年。
星云股份:向头部电池企业交付固态电池检测设备,覆盖性能 / 寿命 / 安全全参数测试,结合 AI 大模型提供全流程分析,2025 年检测设备收入增长 150%;
先导智能:高压化成分容设备适配 4.5V 以上高电压固态电池,检测效率提升 30%,2025 年获理想汽车 1.5 亿元订单;
华峰测控:电化学工作站实现 10μs 级响应速度,为硫化物电解质研发必备设备,2025 年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签订 8000 万元订单;
精测电子:固态电池界面阻抗检测设备,测试重复性达 99.8%,2025 年新增宁德时代 1.2 亿元订单,填补国内高端检测设备空白。
(三)下游应用:场景先发卡位,业绩弹性看订单
投资逻辑:下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技术落地进度 + 大客户绑定”,半固态装车、eVTOL 电池等场景先发卡位者优先受益。
国轩高科:半固态装车先锋,0.2GWh 全固态中试线良率 90%,合肥基地 2GWh 产线 2025 年 Q4 投产(单 GWh 投资成本 3.5 亿元,低于行业平均 40%),搭载其电池的奇瑞星纪元 2025 年 9 月已交付,2025 年固态电池业务营收预计破 50 亿元;
孚能科技:全球首家 eVTOL 电池量产企业,硫化物成膜工艺专利数全球第三,界面阻抗降至 15Ω・cm,绑定亿航智能 42GWh 订单(2025-2027 年),eVTOL 业务占比将达 30%;
宁德时代:长期技术壁垒稳固,凝聚态电池(800 公里续航 + 10 分钟快充)已与理想汽车签订 2026-2028 年供应协议,虽全固态量产稍缓,但龙头地位不可替代,2025 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 15GWh;
亿纬锂能: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350Wh/kg,2025 年 Q3 启动小鹏 G9 车型配套,计划 2026 年扩产至 5GWh,绑定小鹏、蔚来等车企,固态业务营收预计增长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