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深读丨看郑州这个超百万人口城区如何千方百计促就业
发布时间:2025-07-29 05:13 浏览量:5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亚琼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千家万户。作为一个超百万常住人口的城区,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通过重塑发展空间,精准施策,“五轮驱动”全力纾困保就业。
提起郑州市二七区,许多市民的记忆深处总会浮现出二七塔的钟声、德化街的烟火气、二七商圈的繁华、亚细亚的回响。“中原商战”首先在二七商圈打响,省会郑州中心城区、传统商贸强区是老郑州人抹不去的情怀符号。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深入,“网购”“快递”“直播卖货”等新业态新模式陆续出现。面对产业困境和就业难题,郑州市二七区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统筹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和低碳科技型工业,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入夏以来,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科创产业发展轴上,“海一云商”总部基地、产业集群创新实践中心等办公场所一派繁忙景象。1100个直播间里,6000余名梦想拼搏者在这里实现稳定就业与增收,主播平均月薪8000元的背后,是新兴消费业态释放的就业红利。
海一云商办公区
26岁的郑州人康存昕大学毕业来到海一云商工作,目前是海一云商“海尔之家洗衣机”官方直播间的一名运营师,他和直播间里5位主播、2位技术人员组成一个年销售额数千万的“直播铁军”,收入愈发可观。“家和公司都在陇海路上,离家近,月收入时常过万,旺季搞大促月薪甚至能拿2万多。”谈及现在的工作岗位,康存昕很知足。
自2005年扎根郑州市二七区,经过20年发展,海一云商办公面积从最初的8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15万平方米,产值从2021年的50.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50亿,汇聚了数千名电商运营人才,直接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成为河南新兴产业蝶变的生动实践。
从传统家电贸易商到“电商新贵”,海一云商是商贸之都郑州乃至河南在新兴产业浪潮中的发展缩影。巧合的是,郑州首批“独角兽”企业、“河南跨境电商第一股”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欧科技”),也从二七起步走向了全球。
“致欧科技”获奖作品
该公司家具、家居、宠物、户外运动等产品系列已先后进入欧洲、中北美、亚洲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致欧科技培育的家具研发、设计、销售等职业,吸纳1200余人就业。
在郑州市二七区,以“致欧科技”、“海一云商”为代表的电商经济,以“泛物云盒”、“领航机器人”为代表的科创产业,以“时事通”、“仲景医药”为代表的健康服务业,以“杉杉奥莱”、“迪空间”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业蓬勃发展,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发出新的就业增长点。
然而,老城区发展面临着特殊的“成长烦恼”。据调查数据显示,郑州市二七区商务楼宇闲置面积15.05万㎡、商业底商闲置面积54.58万㎡。那些见证了城市变迁的老旧厂区、低效楼宇、闲置空间,既是发展的“包袱”,更是待挖的“富矿”。如何从“存量”土地中挤出发展“增量”,从“旧空间”里拓展“新价值”?
为走出困境,郑州市二七区拿出“绣花”功夫,主动“腾笼换鸟”,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思维破题开局,在存量盘活上做文章、在空间重构上求突破。2023年以来,他们根据闲置楼宇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方案,鼓励引导运营主体整合购买或租赁盘活整栋楼宇,如通过统筹推进,荆胡社区10万㎡空置商务楼宇现入驻率达到95%,集聚企业300余家,创造电商、直播、销售等岗位约6000个;绿地滨湖国际18万㎡发展空间,入驻率从不足50%增长到97%,年度用工达7000人,实现了“盘活一处、就业一片”的良好效应。
二七米房蝶变前是一座粮库 马健/摄
辖区张魏寨村拆迁后,受房地产市场影响,部分土地长期闲置荒芜、扬尘与垃圾问题突出。二七区坚持调研论证,因势利导盘活闲置资源,一体规划建设“人和夜市”,配套开发停车场、车辆监测站、ACE运动空间、驾校等商业服务,建成的485个摊位涵盖文旅餐饮、娱乐休闲、手工艺品及文创产品等多种业态,创造超200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营业额可达2亿元以上。
既要盘活存量,更要做优增量。二七区城市更新项目同步推进,同时还把培育夜经济作为破解就业供需矛盾的有力抓手,积极发展地摊经济、特色商业,打造消费新地标。
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通过稳就业助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2022年的785.6亿元增至2024年的917.1亿元,其中税收创下近五年新高,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以下。
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密集出台、加速落地。“加快政策落实、加力政策支持”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主旋律。政策落地上突出及时精准,释放出稳就业、稳民生的强烈信号。
近期,省委咨询组成员一行对郑州市二七区促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省委咨询组主要成员把这个超百万人口的老城区促就业的探路之举,总结为“五轮驱动”,即坚持“领域拓展”驱动,以发展新兴产业促就业;坚持“空间载体”驱动,以盘活闲置资源促就业;坚持“时间延长”驱动,以培育“夜经济”促就业;坚持“特色产业”驱动,以壮大物流商贸特色产业促就业;坚持“服务观念”驱动,以优化营商环境促就业。
省委咨询组调研小组认为,通过“五轮驱动”促就业,二七区在滚石上山过程中蹚出一条新路,很有借鉴价值。
华灯初上,德化步行街人头攒动,这里日均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带动3000余名从业者实现“夜间增收”。从特色小吃到文创手作,从街头演艺到直播带货,一个个亮眼场景串联起郑州商贸业迭代升级的鲜活注脚。超百万常住人口的老城区不断焕新业态,努力迈向“产业兴就业旺,就业稳民生安”的和谐图景,让更多劳动者在这里找到岗位、实现价值,更多的企业在这里扎根集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