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精装修的“游乐场”,让他们建造自己的“理想国” |《教育家》7月第3期目录

发布时间:2025-07-24 23:13  浏览量:5

卷首语

01有效支持儿童的哲思不断绽放 | 苗曼

问教解惑

04无效沟通引冲突,如何化解“社交能力差”|董会芹 奚一丹

专题报道

07空间革命下半场 孕育自主生长的未来儿童|本刊编辑部

08从扩容出发,到灵活多变的空间愿景|本刊编辑部

10空间即课程,流动即学习|陈华

12探索角色转型,做“跨空间学习协作者”|秦旭芳 杨凡洁

14管理范式跃迁:构建多维联动支持体系|张妮妮 王艺翯

16织就泛在学习网络,建设无边界教育生态|高宏钰 王焯杞

18把流淌的空间带向充满想象的远方|本刊编辑部

教养心语

21

让童心之花在帮扶中破土|邰晓兰

启蒙者

22

吴彩萍:于丰富的安静里,感知生命的丰盈|杨景歆

思享

24

在教育关怀中破解“是否介入”的抉择困境|崔梦卿 冯婉桢 赖佩怡

26发挥教育机智,准确捕捉学习生长点|林哲莹

封面

28

杨燕:走近儿童,让自主游戏自然绽放|王妍妍

成长马拉松

30

亲子共探,用科学方法感受自然之趣|王海澜 乔扬

课程档案

32

以黄河文化为媒,激活情境游戏课程新样态|贾方花 王勤

33建造我们的“毕业礼物”|白玉荣

34让木工坊游戏迸发乐趣与智慧|安丽娜

35以园长领导力激活STEAM课程|李峥

36以“玩”为舟,让传统文化驶向心灵深处|师晓丽

37从“知识传授”到“生命润泽”的课程转型|徐甜甜 张小巧

38以“元气满满”为内核,促身心健康成长|王玲玲

专业成长

39

在集团化办学中构建贯通式培养路径|张楠 王雪楠

40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教师德育之路|张淑华

41助力教师步入成长“快车道”|王静 邓杉杉

42聚焦建构游戏,助推深度学习|程娟

43绘就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策略图谱|张官学 李旋嘉

44用“有准备的材料”唤醒生命潜能|盛虹瑾 李深键

45为自主游戏注入支持性力量|余振民

46聚焦师幼互动问题,助推自主游戏提质|陈林妹

48循证赋能:重塑师幼互动评价生态|叶彩魂

治校

49

探寻文化密码,共筑“和美”共融生态|周黎静

50打造乡村教育的“桃花源”|陈凌靓 蔡冰倩

51教育需要一起“疯”|李明妃

52贵阳幼专:双向滋养,守护不同的生长姿态|肖亭

家园之桥

55

数智赋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张兆菊

56激活社区资源,赋能课程发展|曾艺惠

57创新“互联网+”共育模式,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李健

59以“同心圆”育人理念,构建家园协同体系|沈瑜

探索

61

畅通前书写能力的游戏化培养路径|梅朗

62材料超市:打开自主游戏的魔法百宝箱|陈秋云 余胜君

63谱写“沉浸式”阅读的新乐章|王潇

64幼儿园微公益活动:播撒向善的种子|洪霞

66让德育在体验的土壤中深耕厚植|余洁

67共绘大班幼儿整理习惯新画卷|叶敏

68以生活问题为导向,驱动阅读教育创新|周佳蓉

70远离意外伤害,守护童年安全|张荣

71亲自然,悦成长|胡人英

72架设劳动教育的阶梯|张洁

无效沟通引冲突,如何化解“社交能力差”

问教解惑

要帮助案例中的楷楷,首先要明晰问题的症结所在。表面上看,两个儿童之间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楷楷言语表达能力较弱,整个互动过程中只说了“坐下”“不玩滑板车”两个简单句,虽然能够使用否定词“不”,但没有使用其他更为复杂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而无法与霖霖进行适宜的沟通。楷楷通过口头言语与肢体言语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是“霖霖你不要玩别的玩具,坐下来和我玩”,霖霖从不理会到逃避再到推开,这一系列行为反应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

空间革命下半场 孕育自主生长的未来儿童

专题报道

如今,“环境作为第三位教师”的理念已成为幼教领域的普遍共识。幼儿园环境是学习空间构建的物质载体,而学习空间——尤其是支持无处不在学习的“泛学习空间”,则是环境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与发展层面的功能延伸与高级形态。传统物理学习空间功能分区界限分明,以集体授课和结构化游戏为主,更侧重知识传授和行为规范培养。泛学习空间构建出灵活多变的探索环境,支持项目式学习与混龄互动,技术深度融入探索过程,以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社会情感能力。

当前,我国幼儿园空间建设正经历关键转型:硬件设施普及化任务基本实现,上半场变革已然完成,发展重心转向空间育人效能的深度挖掘。然而,空间创设是否适宜,能否充分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促进其深度学习?答案依然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关键在于转向“学”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通过融合物理空间与人文空间,构建儿童与环境、学习、他人的关系,在友好包容的氛围中,促使儿童自由表达、自主创造。

当“空间革命”行至下半场,教育者要以开放的姿态和活跃的思维重审育人场所:是给儿童一座精装修的“游乐场”,还是赋能他们建造自己的“理想国”?这是泛学习空间的终极课题,也是儿童自主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未来教育的革新样态。本期专题报道,我们关注幼儿园泛学习空间的重构探索,助其真正成为契合童年天性、孕育无限课程的土壤。

让童心之花在帮扶中破土

教养心语

孩子的心灵是世间最纯净的风景。作为一名平凡的幼教工作者,这些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每一个真诚的拥抱,每一句轻柔的鼓励,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撒下爱的种子。

吴彩萍:于丰富的安静里,感知生命的丰盈

启蒙者

夏夜晚风轻拂着人生的书卷,纸页纷飞间,一位幼教人34载的生活徐徐展开。“养一颗宁静的心,安安静静做教育;做一个安静的人,用智慧解决问题。”这不单是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吴彩萍的教育箴言,更是她的人生写照。吴彩萍喜欢周国平笔下的“丰富的安静”,在浮躁的教育环境中,她始终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定力,让青砖黛瓦间生长出丰盈的教育生命。

在教育关怀中破解“是否介入”的抉择困境

思享

自主游戏是在教师关注下,由儿童发起并主导的,儿童可自主选择游戏类型、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游戏规则的非结构化活动。在幼儿园自主游戏实践中,许多教师面临着“是否介入”的抉择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教师基于教育关怀作出明智决策。我们必须明确:幼儿的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无须关注,教师的不介入也并非等同于不关注。当教师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对幼儿充满关怀时,就能为“是否介入”这一难题找到答案。

发挥教育机智,准确捕捉学习生长点

思享

当前,游戏课程化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它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振宇提出,强调从幼儿游戏出发,在游戏中捕捉学习生长点,通过师幼互动生成新游戏、组成游戏链,借助游戏力量满足儿童游戏与学习需求,促进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践行游戏课程化,理解其核心模型“PtoP”(PlaytoPlay)至关重要。“PtoP”诠释的是游戏链无限延伸的特性,“to”意为“如何到达”,即幼儿完成第一个游戏(生长点)后,如何联结至第二个游戏(新生长点)、推动游戏链延伸及水平提升。“to”是游戏链上的关键节点,是教师捕捉教育契机、智慧介入的体现。

杨燕:走近儿童,让自主游戏自然绽放封面

现阶段,自主游戏已在诸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掀起热潮。它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然而,自主游戏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也萦绕在教师心头。有的教师难以把握介入与退出的尺度,还有的受限于课程架构,未能真正赋予幼儿游戏主导权……那么,真正的自主游戏,是否蕴含着更深层的教育逻辑?从理念到行动,教师又该如何跨越实践的鸿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园长杨燕。在她看来,高质量的自主游戏需要成人从“知道”迈向“做到”,尊重儿童主体性的同时,提供适时的引导和环境支持,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获得“无声滋养”。

亲子共探,用科学方法感受自然之趣成长马拉松

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只金光闪闪的昆虫引发了大班幼儿的好奇。小懿笃定这是金龟子,经老师验证无误,小懿成为现场唯一认识该昆虫的孩子。与其他幼儿相比,小懿的自然知识更加丰富,这与他妈妈有意识的培养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