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亿阿曼“豪赌”!负极龙头中科电气进击海外
发布时间:2025-06-06 14:21 浏览量:18
6月4日,中科电气抛出一则重磅公告:计划投资80亿元在阿曼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同时决定延缓此前规划的摩洛哥负极材料项目。
这一“一进一退”的战略调整,不仅仅体现了这家负极龙头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主动布局,更揭示出整个负极行业现阶段,产能出海的急迫。
01
“一退一进”
根据中科电气的最新公告,计划通过控股子公司中科星城(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阿曼苏哈尔自贸区投资设立项目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项目将分两期实施,每期产能规划为10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为36个月。
同时,公司将暂缓“摩洛哥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摩洛哥项目原计划投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分两期建设,每期产能5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为24个月。
那么为何会选择阿曼作为突破口而舍弃摩洛哥?对于这一“一退一进”的战略调整,尽管公司在公告中并未作出详细说明,但外界还是可以从二者项目对比中窥见一些原因。
首先,从财务可行性角度来看,中科电气当前的资金储备显然难以支撑摩洛哥和阿曼两大项目并行。在资金压力倒逼下,只能将资源聚焦在一个项目上。在此背景下,阿曼项目凭借规模优势成为了二者中的优选项,该项目单吨投资成本为4亿元/万吨,较摩洛哥项目的5亿元/万吨要低20%。
其次,从市场辐射角度考量,摩洛哥虽作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但也存在贸易规则变动、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风险。反观阿曼地处中东枢纽,既避开欧美贸易壁垒,又能辐射亚洲、非洲及中东市场。
02
要快!加速出海已成必然
同时,从行业角度看,中科电气加速出海也已经成为必然。
众所周知,近年来,负极材料行业整体陷入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困境当中。2024年,负极材料企业普遍“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中科电气自然也不例外,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仅为0.41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8.55%。
虽然2024年中科电气盈利有所好转,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增626.56%至3.03亿元。
但是,中科电气自己心里很清楚,所谓的业绩回暖其实并不牢靠。2024年,中科电气凭借其在快充和储能类硅碳负极材料上的提前量产和优质产能的释放,等于是和业内同行打了一个时间差,因此抢占了市场先机,才使得锂电负极材料的产销量较上年呈现显著增长。
面对同行的追赶,以及硅碳负极材料在2025年的大规模量产,中科电气的优势“保质期”必然很短。如何利用这个窗口期,放大优势,跳出“红海”竞争,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便成为中科电气迫切任务。
既然要快,那么自然要顺势而为,哪里可以更快成行、效果更好,就需要全力以赴。因此在欧洲方向面对贸易战威胁,前途未定之时,转向阿曼,转向对中东、非洲市场就成新的选择。
03
海外拓展竞速
其实,不仅中科电气,整个负极材料行业都在加速推进海外产能布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科电气的行动已经落后。
2024年,中科电气海外业务营收为1.24亿元,仅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的2.22%,相比于竞争对手的海外拓展,中科电气略显拘谨。
例如,贝特瑞印尼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投产,成为中国首个海外负极基地。
杉杉股份尽管自身国内产权纷争不断,但是从没停下海外脚步。其芬兰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预计于2025年投产。
尚太科技也启动了马来西亚年产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
再不加快步伐,海外市场的空间也将所剩无几。中科电气用80亿押注阿曼,的确是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下的必然选择。
而且,按照中科电气自己的说法,与摩洛哥项目相比,阿曼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设计产能更大、回报更多,因此优先推进阿曼项目、延缓摩洛哥项目也是迫不得已的决策。
其中钱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时间。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现在已经是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