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负债的杉杉重整新局面!方大炭素出手,能耗资质成新战场

发布时间:2025-11-25 14:58  浏览量:2

11月24日晚,方大炭素公告称,公司拟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投资人招募

11月25日,方大炭素涨停,报6.51元。

就在三周前,杉杉集团重整方案被关键债权组与出资人否决;而与此同时,杉杉股份披露前三季度净利润却在大幅增长。负债高企的杉杉股份尽管业绩稳健,但在重整方案受阻,行业周期因素不可忽视,负极材料行业正在进入以能耗指标、一体化产能、客户体系为核心的下一轮集中周期。

杉杉集团的资金链危机并非一夜之间爆发,而是“短债长投”结构在信用收缩周期下集中暴露。集团截至2025年2月有息负债88.93亿元,其中83.09亿元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占比高达93%,房地产、金融投资的回款窗口收窄,使流动性链条几乎无缓冲。

然而,公司负极业务本身并未恶化,甚至出现了周期底部的明显修复。今年前三季度,杉杉股份实现营收148.09亿元、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暴增1121.72%,核心原因并非价格反转,而是行业深度出清后的结构性红利。福建、宁波等一体化基地的产能提升正在兑现规模效应,工艺优化带来显著降本,在人造负极领域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市占率达到93%。

此前重整方案被否后,方大炭素此次宣布参与杉杉集团的重整投资人招募。外界可能将其视作接盘,但这一步对方大而言更像是借道切入负极材料赛道的战略窗口。石墨电极和人造石墨负极在工艺上具有高度耦合,都依赖2800℃以上的石墨化高温工序,能耗与环保指标成为行业壁垒。

石墨化环节电费占负极制造成本的55%,《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上限设为3000kgce/t,而方大在甘肃、内蒙古等地长期拥有电价优势和成熟的能耗管理体系。在出口管制进一步收紧、能耗指标不断抬升的背景下,负极材料真正稀缺的不是产能,而是具备规模化石墨化能力和合规资质的一体化体系。

方大炭素的加入本质上是把资本投入到未来行业最核心的要素上——能耗指标、石墨化资质、客户认证。这意味着下一轮负极材料竞争将从“成本曲线竞争”升级为“资质曲线竞争”,一体化布局成为确定性最强的方向。杉杉股份的资产池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也正是这些可合规扩张的产能,未来重整后的负极业务在产业资本主导下更可能走向更强的集中化。

负极材料行业的集中度已从2022年的65%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8%,这一趋势将在重整事件推动下进一步加速。能耗、资质和工艺这些过去被忽视的底层指标,正在成为未来三到五年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变量。杉杉集团的危机不是终点,而是负极行业重新站队的一声哨响。真正决定未来格局的,不是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是谁能把能耗指标、工艺能力和客户信任拧成一股绳,并在下一轮集中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