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股东泪目,又杀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5-11-14 12:29 浏览量:2
在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杉杉股份(600884.SH)正上演着一场令人瞩目的“逆袭大戏”,其业绩与估值双双迎来“大反攻”,成为资本市场与行业关注的焦点。自4月以来,杉杉股份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最大涨幅高达134.98%,宛如一颗在资本市场中重新焕发光芒的璀璨星辰。
业绩层面,
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答卷。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1.78%,这一数据虽在稳健增长之列,但净利润的表现则堪称“炸裂”——直接暴涨1079.59%。如此惊人的增长幅度,让杉杉股份的15万股东仿佛从黑暗的隧道中突然看到了光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喜悦时刻。
然而,回顾过去,杉杉股份也曾深陷困境。此前,公司连续三年利润下滑,犹如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只,艰难前行。到了去年,更是全年亏损3.67亿元,这一沉重的打击让公司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股价方面,自2021年以后,杉杉股份也遭遇了最大回撤87.20%的惨痛局面,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信心受挫。但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杉杉股份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崛起。
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实现“否极泰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长达两年的豪门内斗,无疑是杉杉股份发展历程中的一场噩梦。2023年2月,杉杉股份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公司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由于未留下任何关于企业接班的明确安排,家族内部的权力争夺瞬间爆发。次子郑驹和遗孀周婷之间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控制权争夺战,这场内斗不仅消耗了公司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也让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陷入了混乱。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局势不断变化。2025年6月26日,因连带担保责任,宁波中院强制执行郑驹持有的杉杉股份181万股,郑驹持股归零,彻底退出了杉杉股份。而在此之前,今年2月25日,杉杉股份控股股东杉杉集团被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一系列事件让杉杉股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也降至冰点。
不过,转机也随之而来。一旦控股股东重整结束,杉杉股份或将“易主”。有报道称,深纺织A+深圳国资联合体、宁德时代、宁波工投集团等已提交尽调申请,可能形成“产业资本主导+地方国资护航+财务资本套利”的混合模式。这种潜在的新股东结构,意味着杉杉股份管理层预期将趋于稳定,经营上的不确定性也将逐渐消失。公司可以重新将精力聚焦于业务发展,制定长期稳定的战略规划,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迎来了回暖的春风,这为杉杉股份的业绩复苏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据隆众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产量达到114.87万吨,同比去年增长7.5%。这一增长数据表明,行业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市场活力正在恢复。
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格局,这对于杉杉股份这样的头部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据高工产研数据,TOP5企业产能利用率超70%,部分企业甚至接近满产,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订单短缺的困境,多沦为代加工厂或停工停产。高工产研判断,负极材料行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行业有望启动新一轮向上周期。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杉杉股份直接受益于行业的回暖和集中度的提升。据上海有色网编制的SMM数据,杉杉股份上半年负极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负极行业总出货量21%。当前,杉杉股份产销双旺,海外项目芬兰10万吨负极产能项目已完成环评公示,离产能释放又近一步;今年8月份,杉杉股份旗下杉杉科技还与楚能新能源签署超百亿负极材料长期合作协议,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轰动,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除了内斗结束和行业回暖,杉杉股份还积极布局当下热门的“固态电池”领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据杉杉股份9月8日互动平台回复,公司正在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的负极材料相关产品及固态电解质复合型负极材料,其中部分产品已在客户处进行多轮测试;同时,公司正在自主建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固态电池专用新型负极材料研发。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电池的终极形态,它同时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以及充电快的优点,有望解决当前锂离子电池在续航、安全等方面的诸多痛点。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公布固态电池最新进展,固态电池商业化越来越近。
今年5月消息,宝马已启动全固态电池实车路测,这一举措标志着全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验证跨越至实车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6月,长安与上汽均宣布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装车,进一步推动了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9月2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中表示,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9月3日,亿纬锂能宣布,其“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领域。
在这些头部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而杉杉股份率先卡位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凭借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地位,后续有望受益于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进一步打开公司的估值空间。
虽然经过一波反弹,但由于此前跌幅太深,目前杉杉股份依然相当便宜,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与业内主要龙头相比,璞泰来去年营收仅杉杉股份的72%,但目前总市值达到561.2亿元,是杉杉股份当前总市值(332.5亿元)的1.69倍。这一对比充分显示出杉杉股份在估值方面的优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杉杉股份在内斗落幕、行业回暖以及布局固态电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业绩与估值的“大反攻”。未来,随着公司战略的稳步推进和行业的持续发展,杉杉股份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新能源领域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