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赴库车!宁波名师“组团”送高考备考“秘籍”

发布时间:2025-10-28 16:53  浏览量:7

宁波语文教师王红元(右)在库车一中听课。库车一中提供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程、制定备考新策略?

为帮助当地师生攻坚克难,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第六次邀请甬城名师赴库指导。

连日来,宁波名师前往库车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听课、上课、评课、座谈,向当地教师分享宁波在应对新高考、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经验,帮助他们制定备考策略。

宁波名师旁听

宁波多学科名师在库车一中听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针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不足问题,宁波名师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强化“知识网络化”构建,将词语积累与文本阅读、写作表达联动,把函数奇偶性与其他函数性质、实际应用场景关联,帮助学生打破知识壁垒,形成系统认知;

对于学生学科素养落实不深入现象,指导当地教师从“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活动体验”方面发力,如物理可设计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多样应用探究,化学可结合本地产业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的实际价值,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发展学科关键能力;

面对学生学习分层明显的情况,宁波名师提出“基础+拓展”的分层教学策略,英语可在阅读课中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卡,生物可在蛋白质教学中提供不同深度的资料包,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关于学生学科兴趣不足问题,宁波名师强调要挖掘学科与生活、时政、文化的联系,历史可结合五四运动与当代青年责任开展讨论,地理可融入新疆本地圈层结构相关的地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提升学习内驱力。

宁波名师在听完库车三中多位教师的授课后,围绕多学科课堂展开评课交流与指导,既肯定多节课的亮点,也提出优化建议。如课程立意深刻、活动分层、互动高效、教学贴合课标与学生主体,同时需加强文本拓展、关注个体差异、简化教学模式、强化劳动思辨等等。

他们还从教学目标设定、阅读课模式革新、词汇教学方法、实验课细节优化,以及物理、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备课教研、学生培养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为日常教学与高考备考提供助力。

与当地教师一起上课

在库车二中,宁波名师与本地教师一起上课,并在课后座谈,探究教学新方法、备考新策略。

语文组王红元老师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与柳文月老师的《短歌行》,一现代一古典,相得益彰,展现了深厚的文本解读与文学感染力;

数学组陈碧文老师的《幂函数》与李婷老师的《函数的奇偶性》,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英语组卢建立、刘新老师则聚焦“以读促写”,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课后,两地各学科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三新”理念落地、课堂活动有效性、学生思维培养进行研讨。

课后座谈。库车二中提供

其间,宁波名师分享了他们在应对新高考、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还就库车本地学情,提出分层教学设计、情境化命题研究等建议。

课后即时评课

在库车四中,两地教师分学科开展“课后即时评课”,提炼教学亮点,输出优化建议,推动“三新”理念与课堂实践深度融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素养培育双向提升。

语文组李杉杉老师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载体,立足“三新”背景下诗词教学的素养要求,通过“典故解码—小组探究—情感锚定”递进式设计,在普及文言知识基础之时,引导学生体悟辛弃疾的历史担当与家国情怀。

库车四中师生。学校提供

宁波语文名师王红元高度肯定课堂设计逻辑:“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情境创设贴合高中学生认知规律,精准把握诗词教学‘言—文—情’核心脉络。”同时建议组内深化“比较阅读”策略,将辛弃疾作品置于宋词爱国题材脉络中系统对比分析,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学认知体系。

物理组杨措吉老师以《摩擦力》为教学内容,立足新教材“科学探究”素养培养要求,设计“猜想—实验—验证”的沉浸式探究活动,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操作、可感知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宁波物理名师董明对课堂中实验创新教学给予肯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设计,精准契合高中物理‘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他建议,组内优化实验数据处理环节,引入规范的记录与分析流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严谨思维。

“‘三新’背景下甬库教师交流研讨活动,让库车教师接触到前沿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帮助库车高中实现‘教师提能、课堂提效、质量提升’目标。”10月26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廖业强 编辑 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