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电池赛道再掀热潮!又一巨头彻底涨疯,关注度飙升

发布时间:2025-10-01 00:37  浏览量:8

9月的A股电池赛道堪称“流量焦点”,锂电池指数在9月29日单日暴涨4.55%,报收6023.07点,时隔三日便突破6000点整数关口;9月30日行情延续强势,指数续涨1.99%至6142.79点,两日累计成交额突破860亿元,量能较上周激增21%。板块内部呈现“龙头领涨、全链跟涨”格局,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表现尤为震撼——其股价从9月5日的325.11元/股一路攀升,9月30日盘中最高触及408.88元,最终以402元收盘,区间涨幅近24%,市值顺势突破1.819万亿元,距离重回“A股市值一哥”仅一步之遥。与此同时,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等核心标的股价均创年内新高,电池板块在国庆前夕的关注度飙升至年内峰值,成为全市场最热门的投资方向之一。

这波电池赛道的行情并非短期情绪炒作,而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业绩兑现+技术突破”双轮驱动的结果,形成了清晰的领涨逻辑。

宁德时代的股价爆发背后是扎实的基本面支撑。摩根大通9月24日发布的研报显示,公司当前市盈率仅18倍,比全球同行平均水平低28%,构成明显“估值洼地”。业绩端更显韧性,2025年上半年储能、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达28.71GWh、21.48GWh,同比增幅分别达37%和58.6%,且三季度储能订单环比暴增50%,目前产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技术突破更让市场看到长期价值,其采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500Wh/kg,合肥基地中试线良率稳定在85%以上,2027年量产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增长预期。

龙头的强势表现迅速传导至全产业链。储能领域的阳光电源受益于全球需求爆发,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同比增长超120%,股价9月累计涨幅达27%;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先导智能的干法电极设备已批量交付头部企业,市占率超70%,9月股价上涨22%。资金面的动向更印证了板块热度:9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增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超3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持仓比例升至8.7%;电池板块两融余额同期增长18%,科达利、杉杉股份等核心供应商单日融资买入额占比均超20%。

电池赛道的持续升温,是2025年下半年政策精准发力、需求超预期爆发与技术突破加速形成的共振效应,每一项支撑都有扎实的数据背书。

政策端的“定向扶持”为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增长路径。9月19日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工信部明确表示正研究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引导产业差异化发展,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纳入重点扶持范畴。这与年初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形成政策接力,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已有12个省份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预计全年政策红利将带动2500亿元相关投资 。

需求端的“双轮驱动”构成了业绩基本盘。动力电池领域虽面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但单车带电量提升形成补偿——2025年8月国内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44.4%,远超新能源车26.8%的增速。储能电池更是成为“增长引擎”,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240.21GWh,同比激增106.1%,其中国内1-8月储能系统招标容量达144GWh,同比增长超2倍,海外新兴市场新签订单规模同比增长220%。这种“动力稳增、储能爆发”的格局,让宁德时代等龙头2026年的订单已排至三季度,海外储能订单占比更是达到45%。

技术端的“突破加速”则打开了估值天花板。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的节奏明显加快:亿纬锂能成都量产基地9月2日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能量密度达300Wh/kg;国轩高科“金石电池”获大众MEB+平台认证,计划2025年启动装车验证;赣锋锂业重庆10GWh固态电池基地已正式投产,配套东风岚图车型。东吴证券9月21日研报指出,固态电池产业链已进入中试关键期,2027年有望开启小规模量产,行业出货量将突破1GWh,技术迭代带来的估值重塑正在发生 。

对于电池赛道的后续走势,主流机构给出了明确的乐观预期,同时圈定了核心配置方向,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指引。

在行情持续性判断上,机构普遍认为“四季度仍有上行空间”。摩根大通将宁德时代2025-26年盈利预测上调10%,成为华尔街最高预期,其研报指出储能业务毛利率比动力电池高10个百分点,这一结构性优势将持续推升盈利水平。东吴证券更明确提出“盈利拐点显现”的判断,认为储能电池价格已从底部回升0.01-0.03元/Wh,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达86%,量利齐升逻辑正在兑现 。开源证券补充称,当前电池ETF跟踪的新能电池指数PE仅32倍,处于近三年22%分位,估值安全垫充足,具备修复弹性。

在配置方向上,机构聚焦三大核心领域。一是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龙头受益于国内外招标放量,上半年储能业务增速均超100%,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二是固态电池产业链,重点关注技术领先的电芯企业与设备供应商,如宁德时代(硫化物路线)、先导智能(固态电池设备市占率70%)等,设备端将率先受益于中试线建设热潮 ;三是海外布局龙头,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亿纬锂能东南亚基地的本地化产能落地,既能规避贸易壁垒,又能享受海外市场溢价,成为新的增长极。

资金配置策略上,机构建议采用“核心+卫星”模式。核心仓位聚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享受行业增长红利;卫星仓位可布局固态电池材料、大圆柱电池等技术突破方向,把握弹性机会。同时提醒关注三季报业绩预告,优先选择储能业务占比高、海外订单明确的标的。

尽管板块整体向好,但机构也提示,电池赛道内部的分化已加剧,叠加多重外部变量,投资者需理性规避风险。

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测算显示,2026年全球锂电池新增产能利用率将仅维持在46%,而动力电池领域的分化尤为明显:国轩高科2025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仅14.24%,瑞浦兰钧、孚能科技等企业已陷入亏损,部分二线企业为抢订单甚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这种分化已传导至材料端,正极材料领域2025年供给预计达361.2万吨,远超247.4万吨的需求,过剩产能超113万吨,行业“量升利降”风险凸显。

技术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固态电池虽前景广阔,但当前成本高达2元/Wh,是液态电池的3-5倍,且硫化物电解质遇水分解、界面阻抗等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SMM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渗透率仅0.1%,大规模商用可能延迟至2030年,若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相关概念股可能面临估值回调压力。

海外政策与资源价格波动构成外部扰动。欧盟《新电池法》对碳足迹、回收利用率的严苛要求已使企业合规成本增加12%-15%,美国IRA法案修订可能强化本地化限制,给海外业务带来挑战。资源端,碳酸锂价格在经历上半年暴跌后,近期出现企稳回升迹象,若2026年需求超预期,可能引发价格反弹,挤压电池企业利润空间。

A股电池赛道的热潮,本质是全球能源转型与中国产业升级共振的必然结果。宁德时代等巨头的股价爆发,不仅是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体现,更标志着市场估值逻辑向“技术壁垒+全球份额”的转变。政策的持续护航、储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共同构成了赛道的“安全垫”与“增长极”。

但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赛道的“普涨时代”已过去,未来机会将集中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与高景气细分领域。随着《“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地与技术的持续迭代,电池赛道将加速进入“强者恒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热点,不如聚焦那些技术领先、盈利确定的核心标的——毕竟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真正的价值终将被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