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砸钱!固态电池要爆发?15家真干活的公司全梳理

发布时间:2025-09-28 08:53  浏览量:10

买新能源车的人都绕不开聊电池:续航能不能再长点、冬天掉电少不少、充电快不快,最关键是安全有没有保障。而固态电池,就是行业公认能解决这些痛点的“下一代技术”——把传统电池里的液态电解液换成固态材料,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直接上了一个大台阶。

现在这行可不是炒概念了,2025年下半年全是实锤动静。9月刚出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里,八部门明确要加快突破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工信部更准备给60亿元的研发专项做中期审查,过了就能拿后续拨款[__LINK_ICON]。更实在的是,蔚来ET9、智己L6这些装了半固态电池的车已经在路上跑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也定到了2027年。今天就顺着产业链,把15家有真技术、实产能的核心公司说清楚,帮大家看懂这波机会。

一、核心材料:电池性能的“根基”,技术壁垒最高

固态电池好不好用,全看材料给不给力。尤其是电解质、负极这些关键材料,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也是现在企业比拼的核心。

1. 固态电解质:电池的“血管”

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负责传导离子,现在主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两条路线,这几家已经走在了前面。

- 宁德时代:走复合路线的龙头,硫化物+卤化物电解质让电池能量密度突破了500Wh/kg,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经建好,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

- 赣锋锂业:三条路线一起推进,硫化物电解质已经做到百吨级量产,重庆10GWh的固态电池基地也投产了,2025年电解质营收预计能超20亿元。

- 天齐锂业:抓准关键原料,年产50吨硫化锂的中试项目已经落地,这可是做硫化物电解质的核心原料,为2026年规模化生产打基础。

- 上海洗霸:氧化物路线的量产先锋,电解质良品率能到98%以上,还参与了国家标准制定,已经给比亚迪的项目供货了。

- 瑞泰新材:靠关键辅料站稳脚,它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能适配两条技术路线,正和宁德时代一起开发新型电解质。

2. 负极材料:能量密度的“放大器”

传统石墨负极不够用了,现在都往硅基、金属锂方向升级,这几家进度最快。

- 贝特瑞:硅基负极的隐形冠军,已经建成0.5万吨产能,在建的还有4万吨,产品能供给特斯拉、松下这些国际大厂,材料比容量能到2000mAh/g。

- 璞泰来:依托石墨负极的底子搞硅基升级,规划了1.2万吨产能,部分产品已经用在高端消费电子上,还和宁德时代签了战略合作。

- 杉杉股份:人造石墨负极全球出货量第一,同时加速硅基负极量产,传统业务的盈利能稳稳支撑研发投入。

3. 正极材料:兼容现有体系的“稳压器”

正极能沿用现有体系,但高镍化是升级方向,这两家已经和固态电池厂商深度绑定。

- 容百科技:主攻高镍三元正极,还顺带布局了固态电解质,和卫蓝新能源这些固态电池厂合作很深,2025年海外基地满产后盈利要上台阶。

- 当升科技:全路线布局正极材料,产品已经用在一线车企的固态车型上,合作方包括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这些头部玩家。

二、电池制造与设备:从实验室到装车的“转换器”

材料再好,没有设备造不出来,没有厂商做成品,都是白搭。这两个环节是产业化的关键,现在已经有企业拿到了实际订单。

1. 电池制造:实实在在造产品的企业

这些企业已经把半固态电池造出来装车了,全固态也在冲刺。

- 清陶能源:半固态的量产先锋,产品能量密度360Wh/kg,装在智己L6上还支持超快充,2025年规划产能要超10GWh。

- 国轩高科:自家的“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通过了200℃的安全测试,已经拿到大众的平台认证,2025年要启动装车验证。

- 孚能科技:0.2GWh的中试线在推进,计划2026年扩到GWh级,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出货,和东风岚图等车企有合作。

2. 生产设备:量产的“先行官”

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和传统电池不一样,这些厂商已经通过了头部企业的验证。

- 先导智能:能提供整线解决方案,不管硫化物还是氧化物路线的设备都能做,还给辉能科技建了全球首条全固态产线,话语权很强。

- 利元亨:专攻硫化物路线设备,之前拿了行业创新奖,2025年就要给国内头部客户交付量产线了,进度非常靠前。

三、行业现状与投资逻辑:3点看懂不踩坑

光看企业还不够,得明白行业的真实情况,才能避开概念炒作,抓准真正的机会。

首先,量产时间表非常明确,不是画大饼。现在半固态电池已经装车,蔚来、上汽这些车企都有实车;全固态电池呢,宁德时代、比亚迪都定了2027年批量装车,一汽、长安这些车企也会同步跟进[__LINK_ICON]。产能方面更实在,到2025年4月,国内实际投产的固态电池产能已经超25GWh,总规划更是超过450GWh[__LINK_ICON]。

其次,政策和标准双护航,产业化有保障。现在不仅八部门要突破关键技术,工信部还给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60亿元专项基金马上要做中期审查,过了就能续钱[__LINK_ICON]。更关键的是,行业标准也定了,全球首个《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已经发布,安全标准2026年7月也要实施,明确要求“不起火、不爆炸”,这会倒逼技术加速落地[__LINK_ICON]。

最后,投资要抓“真家伙”,避开伪概念。别光看股价波动,得盯三个硬指标:一是有没有实际产能或明确计划,比如赣锋锂业的10GWh基地已经投产;二是有没有头部客户,像上海洗霸供货比亚迪、国轩高科拿到大众认证;三是有没有政策或资金支持,能通过工信部专项审查的企业肯定更靠谱。国信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能到144亿元,2030年更是要奔着千亿去,但机会只给有硬实力的企业[__LINK_ICON]。

现在的固态电池,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产业车间,政策托底、企业发力、标准完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对于想关注的人来说,不用纠结短期波动,盯着三条线就行: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技术领先者、能造出现货的电池厂商、拿到头部订单的设备企业。跟着产业的真实进度走,才能把握住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