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红,固态电池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30 06:56  浏览量:18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行业焦点,如今产业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先看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企业。

在电池制造端,

宁德时代进展显著,不仅有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和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已量产),还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国轩高科推出了硫化物全固态“金石电池”(360Wh/kg),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贯通,2026年计划量产;

孚能科技在全球软包半固态电池领域市占率第一,330Wh/kg的半固态电池2024年已量产,2025年将启动硫化物全固态中试线;

赣锋锂业则覆盖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种电解质路线,其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比日本低40%,目前已配套东风岚图、蔚来ET7等车型。

固态电解质环节,

上海洗霸的LLZO氧化物电解质良品率达98%,是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的独家供应商,2025年规划产能5000吨;

三祥新材作为全球最大锆基电解质供应商,氧氯化锆锂规划产能10万吨,已小批量供货给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

天赐材料的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全球市占率超60%,成本较日企低44%。

正极材料方面,

当升科技量产了Ni≥95%的超高镍单晶正极,循环寿命超2500次,且与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达成合作;

容百科技在全球超高镍(Ni≥90%)正极领域市占率第一,全固态电池用的单晶材料已导入丰田供应链。

负极材料领域,

贝特瑞的硅碳负极比容量达2000mAh/g,第五代产品适配固态电池,已通过宁德时代认证;

杉杉股份开发了多种适用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第一代CVD纳米硅碳已量产出货,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供应链。

设备制造环节,

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固态电池涂布热压全段设备的企业,干法电极设备市占率70%,已获得宁德时代、比亚迪的订单;

骄成超声用于固态电池极耳焊接的超声波设备,已获得小批量订单并交付,且与宁德时代等厂商保持合作。

封装材料方面,

新纶新材是国内唯一量产12μm铝箔层产品的企业(对标日本昭和),也是宁德时代的主供厂商。其他关键材料领域,天铁股份生产高纯度金属锂(纯度99.97%-99.98%),能满足固态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已与珠海欣界能源签订4亿元采购合同。

从行业现状与前景来看,目前固态电池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前期。政策层面,工信部明确支持锂电池向固态化转型,计划2027年前培育3-5家全球龙头企业;2025年8月,《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团体标准正式立项,意味着产业开始迈向规范化发展。技术路线上,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种电解质路线,目前尚未确定最优方向,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量产时间方面,半固态电池已进入装车测试阶段,比如宁德时代为蔚来ET9供货,上汽MG计划9月推出半固态电池版本车型;而全固态电池预计要到2027年左右才能实现小批量装车。市场预期上,据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达614.1GWh,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不过,投资固态电池领域也需要关注潜在风险与挑战。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不同电解质路线的优劣尚未有定论,可能面临技术迭代风险。产业化进程也可能出现延迟,当前全固态电池成本仍是传统液态电池的3-5倍,规模化生产的良率(目前仅60%-70%)和稳定性还需提升,商业化进程或许会不及预期。此外,部分概念股估值较高,可能存在泡沫,需警惕业绩无法兑现带来的股价波动。

综合来看,固态电池产业链条长,涉及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从投资角度出发,短期可关注技术验证取得突破、弹性较大的标的,比如孚能科技、金龙羽;中期适合布局在材料与设备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像先导智能、上海洗霸;长期则需聚焦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技术护城河深厚的巨头,例如宁德时代、赣锋锂业。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内容仅基于公开信息整合,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