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集团拟募资25亿加码硅碳负极 业绩增长难掩资金与行业竞争焦虑
发布时间:2025-08-26 02:41 浏览量:14
日前,圣泉集团宣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资25亿元,用于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圣泉集团近年来业绩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20亿,同比增长9.87%,归母净利润8.68亿,同比增长9.94%;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1亿,同比增长15.67%,归母净利润5.01亿,同比增长51.19%。
不过,在高增长业绩背后,圣泉集团却面临现金流紧张、债务高企、行业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
截至2025年6月底,圣泉集团短期借款余额达到23.22亿元,较上年度末的15.45亿元增加了50.32%,长期借款余额从上年度末的2.79亿元增至9.84亿元,增幅高达252.13%,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83亿。
实际上,公司的现金流问题在年初已有显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2亿元,同比减少5.44亿元。
这种资金压力部分源于公司不断的扩张。2021年上市后,圣泉集团便开始扩张商业版图,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呈现持续净流出状态。
面对资金需求,圣泉集团于2024年4月刚刚完成8.8亿规模的定向增发。此次定增的目的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然而仅仅过去一年,公司的有息负债再次大幅攀升。
此次,圣泉集团计划再次通过可转债募资25亿元,投入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但公司即将进入的硅碳负极赛道却已是一片红海。
公开信息显示,国内硅碳负极材料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其中贝特瑞作为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超过70%,拥有第六代超高容量产品量产能力;杉杉股份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基地一期已经满产,预锂化技术突破首效瓶颈;璞泰来CVD硅碳负极技术领先,绑定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
据统计,2024年中国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63亿元。在这个相对有限的市场中,各大企业都在加速产能布局,竞争日趋白热化。
与此同时,圣泉集团的传统主业也面临挑战,公司大力布局的生物质产业仍未能盈利。
据公司董事长唐一林介绍,大庆生产基地“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自2024年6月复产以来,保持稳定、持续的产出,产能利用率达到70%以上。但截至目前,该项目暂未盈利,只是同比已实现大幅减亏。
此外,圣泉集团在大庆的风电项目计划投资17.8亿元,预计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19%。
不过,现实能否达到预期尚存较大不确定性。在半年报中,圣泉集团提到:“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从中试到批量生产阶段,以及市场培育和市场推广环节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若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转化进展不及预期,将会面临产业化转化不足或失败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阿拉善项目建设投产进度低于预期等,都是圣泉集团业绩高增下,将要面对的难题。
公司证券部门人士也表示,“这两年国内相关行业竞争加剧,涉及的产品价格较之前便宜了”。圣泉集团的扩张之路正遭遇资金、行业竞争白热化等多重考验。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