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伟业资讯 | 强强联合!巴斯夫签约宁德时代

发布时间:2025-07-31 01:42  浏览量:4

2025年7月28日,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旗下电池材料业务与全球动力电池领导者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巴斯夫遍布全球的生产网络,在先进及创新正极活性材料(CAM)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旨在整合全球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此次合作标志着宁德时代将巴斯夫确立为其核心供应商,双方的战略协同点在于巴斯夫在欧洲及东南亚(此前布局)的工厂布局,与宁德时代加速推进的海外本地化生产战略高度契合。宁德时代已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印尼等地建立电池工厂,而巴斯夫则在中国、欧洲等地建立了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PCAM)的生产能力。

技术驱动:材料创新决定电池性能上限


电芯是电池系统的核心,其能量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的性能。在负极体系相对稳定的背景下,正极材料的克容量直接制约着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从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NCM/NCA)到富锂锰基(LMFP)等体系的迭代,正极技术的突破始终是推动电池性能飞跃的关键引擎。

宁德时代产品线覆盖广泛,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高压中镍电池、三元高镍电池、钠离子电池、M3P电池(磷酸锰铁锂)、凝聚态电池等。巴斯夫的战略重点与之高度协同,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并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当行业聚焦“600Ah+”超高容量目标时,宁德时代于2024年6月率先实现587Ah储能电芯的量产交付,并将其确立为下一代储能标准,这一差异化策略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巴斯夫电池材料版图:全球化布局与战略聚焦


巴斯夫早在2010年代中期新能源产业兴起之初便前瞻性地布局电池材料业务,并实施了积极的全球化战略。其布局早于许多国内同行,通过2012至2018年间在亚洲和欧美市场的多基地建设,成为全球唯一在所有关键区域均具备世界级规模正极活性材料生产能力的供应商。

巴斯夫电池材料战略聚焦三大核心:

高性能锂电正极材料: 优先开发用于先进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前沿材料与工艺: 投资研发具有革新潜力的新型正极材料及工艺。

电池回收方案: 致力于开发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


关键布局节点与产能:

2020年: 芬兰哈贾瓦尔塔正极材料前驱体(PCAM)工厂启动;德国施瓦茨海德正极材料项目动工(初始产能可满足约40万辆纯电动车需求)。

2021年: 完成对湖南杉杉能源51%股权的收购,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能约10万吨,成为其全球网络核心。该公司拥有长沙、宁乡、宁夏石嘴山三大生产基地,并投资了福建常青新能源(回收与前驱体)和湖南永杉锂业(锂盐)。

2023年:

6月:德国首座全自动高性能正极活性材料生产装置落成。

12月:将电池材料业务独立运营,以增强灵活性与市场竞争力,并宣布未来几年在该领域投资超40亿欧元。

巴斯夫户田电池材料(日本)生产NCA、NCM材料,计划2025年前将高镍正极年产能提升至6万吨。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钴酸锂 (LCO): 巴斯夫杉杉通过原位掺杂技术攻克高电压结构稳定性难题,引领4.45V、4.5V(高能量密度型及倍率型)钴酸锂量产,4.53V材料已完成多家客户中试认证,预计2026年量产。同时研发4.6V钴酸锂及超高镍材料。

固态与钠离子电池: 开发出适用于富镍固态电池的三元材料,解决正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问题,预计2025年量产。2024年8月成功推出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并在长沙中试生产。钠电池材料首款产品已通过储能电池中试验证(2023年巴斯夫已在江苏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固态/钠电)。

富锂锰基 (LMFP): 作为高容量、低成本、高安全性的下一代正极材料选择,巴斯夫杉杉已开发出复合掺杂骨架支撑及协同包覆技术,基本实现高能量密度、长循环高电压富锂锰材料的技术定型。


全球化市场与回收布局:


巴斯夫杉杉材料已供应亚太、北美、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全球主要电动车市场,并通过巴斯夫全球平台推广中国技术与产品。在回收领域:

德国施瓦茨海德电池“黑质”(Black Mass)回收工厂于2025年6月投运,年处理能力1.5万吨(约4万块电动车电池),目标到2026年实现10%关键金属来自回收。

2017年联合创立全球电池联盟(GBA),推动可持续电池价值链。


挑战与调整:


快速发展的市场伴随高风险。巴斯夫管理层已坦言电池材料业务面临较高市场与技术风险。近期布局也遇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