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农民画培训(百色站)成果汇报线上展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7:07  浏览量:5

2025年广西农民画培训

(百色站)成果汇报线上展览

前言

根植时代沃土,践行美育使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乡村文化的战略引领下,广西书画院与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开展的农民画创作培训项目,将高校美育深植于乡土绘画实践之中。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本次线上展览,集中呈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以画笔感悟生活、回应时代的教学实践成果。此次培训深度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在导师引领下,学生系统学习民间艺术语言,描绘田间地头、村舍集市、节庆仪式、民俗活动等,捕捉生动的劳动场景与生活细节,提炼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情感表达。这一过程,既是高校美育的生动实践,也是艺术创作课程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探索,更是青年学子将对乡村的鲜活观察转化为画纸上艺术的质朴表达,作品承载着对土地的热爱与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

展览既是学生课程实践的成果汇报,也是对“以美育赋能乡村”教育理念的践行。这些饱含青春视角的创作,生动诠释了艺术教育在激活乡土文脉、培育文化内生活力中的关键作用。谨以此展,致敬所有参与者!愿这些根植泥土的画卷,传递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

广西书画院

百色学院美育教学中心

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5年7月

作品欣赏

张伊荧 《苗节绮韵》

我想农民画就是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出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对丰收的庆贺,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人真切领略到农民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吴佩珊 《金瓜盈野》

农民画色彩浓烈似火,题材质朴鲜活,满是乡土气息。它以直白笔触勾勒生活百态,传递着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让我深切感受到民间艺术的蓬勃生命力,仿佛走进了那片充满希望与欢乐的田园。

王佳瑶 《八桂橙香庆丰年》

学习广西农民画的过程,让我深深陶醉于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农民画家们以质朴笔触描绘壮乡生活,田间劳作、民俗节庆、山水风光跃然纸上,色彩浓烈奔放,构图大胆夸张,充满生命力。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懂得艺术源于生活,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刘嘉怡 《甜瓤盛景》

它不追求学院派的“高级灰”或和谐过渡,而是像广西的阳光一样炽热,像山歌一样嘹亮,是农民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活力的最直接、最热烈的表达。这种色彩本身就能瞬间点燃观者的情绪。

万玉杰 《采茶》

这个作品讲的是采茶的美好日子。

杨福 《跳坡》

农民画最大的特点是色彩极其丰富和奔放,它跳出了学院派的条条框框,构图自由,不拘泥于近大远小这类固定法则。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是夸张的,但这种夸张建立在一种朴素的审美上。用色大胆直接,巧妙搭配,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

郭靓 《划舟者知鱼乐》

作为一个外地人,初次接触广西农民画时,我感受到是它鲜活的生命力。不同于学院派绘画的严谨工整,它更具有乡土气息,生活气息。它的技法不拘泥于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则与色彩理论,而是以创作者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浓烈奔放的色彩搭配、饱满繁复的构图形式,看似随意,实则暗含创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独特理解,用更自由、更纯粹的方式表达情感。

郭沣靓 《蓝韵烧塔欢》

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我对农民画的体验更深了,曾经有一次绘制农民画的机会,可那时对农民画的理解还不如此刻的深刻,但是我已经能感受到农民画的那股凝聚力,大家一起劳动的欢快氛围,而通过这一次的绘制,我越来越能熟练地运用农民画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不拘泥于写实套路,大胆用色、夸张造型,把对民俗的理解呈现出来。

潘珍 《荷塘采趣》

这幅农民画以荷塘为舞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创作时,我想展现水乡独有的生机,用大片荷叶营造浓郁氛围,让它们成为灵动背景。画里的小船、人物,是乡村日常的缩影——采摘、劳作、休憩,每一幕都藏着对土地的热爱。色彩上选用鲜亮的绿与质朴的棕,碰撞出乡土的热烈与踏实。希望观者透过这些图案,能触摸到乡村生活的温度,感受那份远离喧嚣的自在,让荷塘不仅是风景,更是心灵归处,唤起人们对田园本真的眷恋。

邱子妍 《秋林硕实闹丰年》

这幅画于我,是乡土情怀的具象。它让我以创作者的身份,重新凝视养育我的土地与乡亲,也盼着观者透过这抹色彩、这些身影,触碰到乡村丰收的温度,感知那份藏在平凡劳作里的伟大与生生不息。

梁硕佳 《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

广西农民画玉米丰收,画的不只是庄稼,更是那股子热火朝天的欢喜劲儿!不用想太多技巧,心里头有那份热乎和实在,用最直接、最亮的颜色泼上去,丰收的快乐自己就蹦出来了。

李苁蓉 《粽香竹影赛龙舟》

这幅画是端午主题农民画,以丰富的色彩、热闹的场景展现端午民俗。画面有赛龙舟,龙舟形态各异、色彩鲜艳,人物动作生动,传递竞赛活力;还有包粽子、击鼓等元素,背景荷花、竹林增添节日氛围,体现传统习俗,洋溢着欢乐喜庆,用艺术化方式呈现端午文化,展现民间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传承 。

李鑫鑫 《荷间趣生活》

画的这幅农民画,满溢着乡土的鲜活气息。看那大片荷叶,绿得蓬勃,是田野里最质朴的生机。小船穿梭,船上物载丰富,有莲藕,有鱼,还有嬉笑的人群,船上人物神态生动,似能听见他们的笑语。游鱼灵动,飞鸟自在,把水乡的灵动与闲适全铺在眼前。农民画的妙处,就在于用最直白的色彩、最本真的构图,讲最鲜活的生活。

梁汉东 《火之祭礼》

在学习农民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广西左江的花山岩壁画,想起来几千年前的祖先在捕获猎物和丰收农作物的时候是何等的开心,他们在中间点燃篝火,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我就在想那么当代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和先祖们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以花山岩壁画为灵感进行创作,表现当代人们丰收的喜悦。

杨城 《乡村的春节时光》

这是一幅以围绕新年为主题的农民画,画中的人在新年中开开心心的,贴对联舞龙等,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韦素琴 《农情瓜韵》

农民画用最质朴的视角描绘四季更迭,用最浓烈的色彩抒发内心情感,单纯的亮色色彩碰撞,看似稚拙的线条勾勒,实则是劳动人民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与歌颂,这份纯粹的创作热情,也让我重新思考艺术的意义——或许艺术本就该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成为传递情感、凝聚力量的纽带。

何星宇 《芒香盈园丰收曲》

现在上学的地方——百色,是一个红色城市,更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城市,所以,我把带有百色特色的水果,芒果,画入了画中,寓意着丰收美满,家庭幸福。河中丰富的鱼群无不在说着这个地方的美好。

何佳玲 《群圜·炽舞》

这副作品描绘的是一群人正手拉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跳舞,飞舞的裙摆像花朵一样。冷色调的背景让画面带着夜色的静谧,中间那团跳动的红色篝火,又瞬间点燃了整个场景的生命力。这些圆环一层套着一层,既像年轮又像涟漪。能让人感受到舞者们的脚步声和欢笑声。冷色与暖色的碰撞——灰蓝的夜色包裹着橙红的火焰,就像寒冬里人们用热情相互取暖。

黄亚青 《乡色织章》

农民画生动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滴——丰收的喜悦、民俗的热闹、四季的更迭,每一笔都饱含着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画就像一扇窗,让我看见乡土间最纯粹的艺术,感受到劳动人民心底的浪漫与智慧。

赵财睿 《瑶运之魂》

当我第一次看到农民画时,就被那浓烈而鲜艳的色彩所吸引,每一种色彩都毫无保留地释放着热情。画面里,有丰收的田野,饱满的麦穗在风中摇曳;有热闹的集市,人们的笑容洋溢着生活的喜悦;还有传统的民俗活动,舞龙舞狮的场景栩栩如生。这些画作没有专业的技法,却有着最质朴的表达。农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梦想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把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了每一笔每一划之中。

黄汉信 《丰收日子》

农民画直观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及习俗,农民画以夸张的色彩以及饱满的画面,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们应把农民画继承和发扬。

许子煜 《金龙戏彩盘》

农民画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快乐,我的作品中主要是农民庆祝丰收的一个活动—长桌宴。表达欢快的氛围,所以主色调是暖色,龙纹表达了祥瑞。另外结合民族纹样,我将盘子周围都画上了纹样,以及多种多样的壮鼓纹,表现出民族纹样的美而精致。画面中大大小小的圆圈和龙也产生一种金龙戏珠(盘子)的场景。

胡楚薇 《绣鸭!绣鸭!》

这幅画融合壮族刺绣纹样的装饰性、敦煌祥云的灵动气韵,以鸭子为灵动主体,荷叶作自然基底,传统元素碰撞出新意。让壮族刺绣和鸭子一起游荡于河中。蓝绿交织的色调里,壮族刺绣的图案韵律,借鸭群、荷叶铺展,敦煌祥云的意境隐于鸭群形态,似让古老文化符号在荷塘间 “复活”,既保有民族与敦煌艺术的深厚底蕴,又以清新画面传递自然生机,是传统与现代、民族与经典的别致对话。

李淡玲 《丰收的果园》

这幅农民画生动展现了乡村丰收的热闹场景。色彩鲜艳,细节丰富,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画中人们忙碌地采摘果实,脸上洋溢着喜悦,体现了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河流、船只和房屋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幅画不仅传递了丰收的喜悦,也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陈杉杉 《秋日满葵》

农民画充满独特魅力,它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展现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拙朴的笔触、夸张的表现,洋溢着纯真的童趣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让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活力。

韦嘉玲 《青野幽居》

初次接触农民画我深切感受到它与传统绘画的不同,农民画没有学院派的束缚,创作者们以生活为蓝本,用大胆的想象将田间劳作、民俗节庆等场景跃然纸上,每一幅画都饱含着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在绘制丰收场景时,明快的色调让我内心充满喜悦,也体会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维维 《有渔》

农民画里的鱼,色彩缤纷又形态各异,像把整个水族世界搬上纸面。它们在蓝色“舞台”肆意游弋,没有规矩束缚,满是自由与生机。这让我想到农民画的魅力,就是用最质朴的方式,把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想象,一股脑地泼洒出来。鱼群穿梭,是对丰收的期盼,也是对水中生灵的亲昵描绘,没有高深技法,却凭着纯粹的热情,让平凡的鱼也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农民画独特的生命力吧。

梅峰波 《蔗海欢歌》

这幅农民画以广西甘蔗丰收为主题。大面积紫色甘蔗林如浩瀚海洋,彰显丰收盛景。明亮色彩搭配,如蓝紫天空、橙黄大地,极具视觉冲击力。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或劳作或欢呼,牛与车参与运输,生动呈现收获的忙碌与喜悦。背景山峦、屋舍、太阳,构建出浓郁乡土氛围,传递出广西农民对甘蔗丰收的期盼与庆贺,是乡土生活与劳动欢歌的艺术呈现 。

张美春 《白菜丰年:乡土欢歌》

我的画面中,大白菜硕大饱满,是视觉焦点,象征丰收富足,代表着物质上的充裕;小白菜遍布田间,寓意生机延续,体现农耕生产的传承与希望。二者共同构建"大丰收、久传承"之意象,是乡土生活繁荣的具象符号 。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或搬运或采摘或欢呼,生动呈现丰收劳动与庆祝场景。

韦林静 《致富之路》

农民画的色彩浓烈、构图质朴,以独特笔触描绘乡村生活与民俗风情,充满生命力与乡土气息,是民间智慧结晶,展现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憧憬。

吴彩艳 《荔红映丰年》

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和饱满的构图展现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每一幅画都蕴含着质朴的情感与独特的智慧,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活力,极具艺术感染力。

黄燚 《乡村欢歌》

农民画是乡土间最鲜活的艺术表达。它以浓烈色彩勾勒丰收图景,用质朴笔触描绘民俗生活,构图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学院派的技法束缚,却将农人的生活热忱、对土地的眷恋展露无遗。每一幅作品都是乡村记忆的生动注脚,承载着独特的文化韵味,让人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的本真魅力。

杨珍 《新春》

这幅农民画以浓郁的红为底色,绘就热闹的新年图景。舞龙、舞狮队伍穿梭,人们动作欢快,“新年快乐”“平安喜乐”的标语,传递出质朴的祈愿。农民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将民俗活动鲜活呈现,让我看到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也感受到百姓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新年的期盼,那热烈的色彩与生动的场景,是乡土文化的生动注脚,洋溢着烟火气与温情 。

江扬帆 《溪边》

执笔描绘农民画时,乡土气息在颜料间流淌。每一笔都是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色彩斑斓的画面,承载着对家乡的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娇娇 《斑斓果林》

创作这幅农民画时,我想把家乡果园的热闹与生机全装进画里。用鲜亮色彩铺陈,让果树茂密、果实饱满,人们劳作的身影,是对丰收的期盼。画里的每一抹颜色、每棵果树,都藏着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希望大家透过画,感受到田园里满溢的欢喜与对生活的热忱 。

周屹秋 《金浪欢歌》

接触广西农民画,像推开一扇民俗与生活交融的窗。质朴笔触绘就壮乡山水、劳作百态,色彩浓烈又满是对生活的热爱,让我看到农民用艺术诉说日常,也感悟到民间创作的蓬勃生命力,那是土地滋养出的独特美学,珍贵且动人 。

罗风 《苗族跳坡节》

农民画是扎根乡土的艺术瑰宝,以质朴笔触勾勒生活画卷。它脱胎于民间传统,却不拘泥于技法程式,大胆用色、夸张造型间,满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本能追求。

祝嘉楠 《幸福广场》

这幅画我以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描绘了人们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欢快互动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欢乐、和谐且充满活力的氛围。这幅画表达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展现了社区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表达出积极向上的主题。

凌若怡 《壮乡山河,绣锦万家》

把民族服饰、传统建筑融进画里,希望留住文化的根。每一笔都是对家乡的爱,也盼着别人透过画,能感受到这份滚烫的热情,让民族文化像画里的阳光,照亮更多人的目光,把这份独特一直传下去。

劳思盈 《瓜田喜悦图》

农民画,是乡土间永不熄灭的艺术星火。它燃烧着农民的热忱,照亮乡村文化的肌理,也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里,得以回望那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重拾对质朴与本真的感动与温暖。

瞿宁 《节日》

清晨推窗,水气裹挟着雾霭扑面而来,清冽湿润,直钻肺腑;河滩上传来阵阵捣衣之声,木槌击打湿衣的钝响,声声清晰,和着江上小船咿呀摇橹之音,织成了晨曲的底调。童年便踩着这水气的节拍,在青石板巷陌里一路延伸,巷中的石板被岁月踩磨得光滑温润,每一处凹陷都仿佛深藏着孩童奔跑嬉戏的欢笑声。

郑湘雨 《八桂繁花绘》

创作这幅广西壮族特色民族画时,我深入挖掘壮族文化底蕴。以壮族传统纹样为基石,铜鼓纹、壮锦纹等化作画面基因,它们是壮族历史的视觉符号,承载着先辈智慧。色彩上,汲取壮乡自然与民俗色彩,蓝如漓江春水,橙似壮家绣球,碰撞间还原民族生活的热烈鲜活。

杨梅霜 《旭照山田》

农民画像一坛刚启封的米酒,散发着最质朴的人间烟火气。这些画作色彩浓烈大胆,大红大绿的碰撞看似突兀,却鲜活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蓬勃生机。农民画家用最直观的方式,把对土地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注其中。画里没有矫揉造作,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它是农民们的生活日记,也是乡村文化的独特印记,让我感受到平凡日子里蕴藏的无限诗意与力量。

莫慈钰 《金桔丰收》

这幅农民画,展现的是乡村金桔丰收、人们劳作欢庆场景。以质朴笔触,将乡土气息与喜悦心情融合,透过画面,看见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感受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也唤起大家对乡村振兴成果的关注与共情 。

田梦璠 《壮族生活场景》

农民画的色彩是对生活最直白的呐喊。大红大绿的碰撞,明黄与靛蓝的交织,看似大胆得近乎“鲁莽”,实则是创作者对丰收的渴望、对幸福的憧憬。

梁晓阳 《芒果盛宴》

爱广西,爱百色。

甘俊涛 《民俗欢歌》

这幅画以鲜艳的色彩展现民俗盛景,巨龙灵动,人物欢快,鼓与装饰添热闹。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民俗的活力与魅力,唤起对文化传承的珍视,愿这些美好永远鲜活 。

李双 《芒果飘香,河畔集市的热闹时光》

广西农民画的独特,在于这股“土气”里的生命力。创作者用最本真的视角,把对家乡山水的熟稔、对烟火日常的热爱,泼洒在画布上。色彩大胆碰撞,线条随性勾勒,没有学院派的规整,却有直抵人心的感染力——这是桂地乡亲们以生活为墨、以热爱为笔,书写的乡土诗章,让我们看见土地里扎根的美,触摸到乡村最滚烫的温度。

甘卓贝 《少数民族服饰的融合与日常生活》

我觉得农民画的构图非常特别,没有固定的套路,农民画的风格也是多彩多样不是死板的。同时农民画的色彩非常丰富,比较讲究颜色之间的搭配。颜色代表了农民的心情,还有风景特色。

韦翔 《荷家欢乐》

通过这一次农民画的创作,给了我一个宣传自己家乡的机会。我的家乡贵港称之为荷城,荷美覃塘风景区占地有3000多亩,连片种植荷花有约2000亩,成为集农业、生态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对乡村振兴、民间艺术继承发扬和乡村产业链发展等,提供了很好的项目和思路。农民画需要歌颂的恰恰是这些辛勤劳作的人民,他们的生活、劳作、丰收、庆祝和幸福,表达出新时代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帅威 《龙被》

黎族龙被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龙被的制作工艺复杂,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湛技艺。每一条龙被都承载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的敬仰。它不仅是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现代社会,龙被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苏雪 《荷乡》

我认为农民画是运用了鲜艳色彩、质朴画面,展现田园生活与劳动场景,满是乡土气息,传递对生活的热爱,很动人。

杨燕萍 《染涂》

这幅农民画以靛蓝染布为主题,充满浓郁生活气息。这次创作让我感受到民间技艺的温度,先辈们在传承中坚守,用双手将自然色彩融入生活,每一抹蓝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让古老工艺在艺术呈现里熠熠生辉,唤醒我们对民俗文化的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