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卷入资产争议,深耕产业链硬扛风波,宏胜新动作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5-07-22 14:52 浏览量:5
杭州梅雨季的雨,把娃哈哈总部的玻璃幕墙洗得发亮。宗馥莉站在三十八楼的落地窗前,白大褂袖口沾着点芒果汁黄渍——刚从车间回来,手里还捏着张设备调试单,上面的数字被雨水洇得发浅,却拦不住她指尖划过“膳食纤维保留率85%”那行字时的认真。
三天前那三份牛皮纸诉讼材料,还在办公桌角躺着。为首的年轻人举着鉴定报告闯进会议室时,她正在讲KELLYONE的东南亚出口计划,PPT停在“海关检疫标准”页。“先看这个,”她把调试单推过去,“饮品里的菌群数超标0.1个单位,都比你们说的事要紧。”老员工都记得,2019年意大利供应商临时加价30%时,她也是这样盯着设备参数说:“拆了重装,我们自己调精度。”
没人知道她当晚在车间待到凌晨。调试台的灯光映着笔记本,“守链如守城”五个字旁边,画着条歪歪扭扭的线:从松源机械的模具公差,到松裕印刷的油墨环保度,再到宏胜超链基地的柔性生产线。这条织了十五年的网,此刻成了底气——当同行还在依赖进口灌装线时,宏胜的设备已能7分钟切换8种饮品,稼动率比行业平均高40%。
那笔被争来争去的资产,藏在更细的账里。红圈律所朋友提过的“信托三忌”,她在文件边缘画了三个叉:资产混同?生产线折旧单和个人消费凭证分得清清楚楚;过度控制?超链基地用区块链记原料流向,审计师都叹“比信托还透明”;目的违法?车间墙上的标语写着“入口的东西,差一点都不行”,比任何条款都实在。
亲叔叔说她“没人情味”的采访,她在食堂吃饭时刷到了。嘴里的米饭有点干,像十五岁那年撞见父亲办公室里的“王阿姨”时,母亲砸在地上的碗片。只是这次,她没躲——关掉十八家关联工厂的会上,她放了段视频:那些厂的灌装设备精度差0.3毫米,“喝进嘴里的东西,偏差0.1毫米都不能忍”。底下经销商没人作声,毕竟宏胜的无菌冷灌装技术,已经让东南亚客户主动带着订单来。
比起杉杉集团的接班风波,她的路数太不一样。郑驹为股权闹上法庭时,她在松源机械盯模具研发,把PET瓶重量从28克降到25克,一年省出三千万原料钱。这种“链主思维”让她占了先手:当对方纠结条款时,超链基地已投产,年产二十亿的产能,把话语权攥得紧实。
KELLYONE办公室有面墙,贴满用户手写反馈。有个00后写“盲文设计比网红标签暖”,这是她拍板加的细节,像要求凌晨三点换班时必须三重消毒管道,都是藏在细处的坚持。
雨停时,她踩着晨光去车间。新检测设备的屏幕跳着数:水质微生物<1CFU/mL。签字时笔尖顿了顿,补了句“今日如常”。窗外,物流车正排队装货,车身上的宏胜标志在阳光下亮得很。
这场关于血缘和资产的争执,总会平息。但车间里永远有转的机器,流水线上永远有要守的标准——就像她贴在操作台的话:“账本会旧,人情会变,只有拧紧扣子的产业链,扛得住风浪。”字不漂亮,却比任何恩怨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