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学习难题,早筛肝癌,科学防艾——2025“云上医讲”开讲了

发布时间:2025-07-19 15:35  浏览量:5

在本该书声琅琅、鹤发童颜的美好岁月里,两端的“暗礁”却同时亮起警报:有的孩子上课走神、作业拖拉,被“学习困难”悄悄拖住成长的脚步;有的长辈体检报告刚写上“肝占位”,“肝癌”二字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有人谈艾色变,把日常握手当成洪水猛兽;也有人把保健品当饭吃,把“养生谣言”当真理……

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正同时威胁着“一老一小”的健康航线。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片屏幕前,为祖孙两代一起拆弹:帮孩子破解学习心理困局,重拾专注与自信;帮长辈早筛肝癌、管好慢性病、识破养生谣言;更帮所有人厘清艾滋病的真相,把科学防艾变成全家的日常习惯,让青春重新奔跑,让夕阳依旧绚烂,让健康之光照亮每一个年龄。

2025年7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防癌护爱、云上医讲实践队”“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携手新浪健康共同在线上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本次线上科普活动聚焦青少年学习心理、肝癌早期筛查、艾滋病科学预防、中老年保健养生等热点,为“一老一小”健康护航。

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孙婉婷同学主持,她指出“一老一小”是全民健康的两端,儿童的学业困扰与身心成长、长辈的慢病管理与晚年幸福始终牵动着社会目光,同时她呼吁大家共筑科学守护儿童成长,悉心护航长辈健康的全龄关爱链,共赴“一老一小,快乐科普”的美好未来。

孩子的学习问题,是家长们心中绕不开的牵挂。不少家长困惑于孩子上课走神、作业拖拉、成绩波动大,却找不到根本原因,甚至简单归咎于“不够努力”。其实,学习困难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需要科学的视角来解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蔡馥丞指出,学习困难是智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在接受适宜教育后,学业成绩仍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现象,其成因多样,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神经发育障碍(如阅读、书写障碍)、情绪问题、社交障碍等密切相关,常见表现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记忆力差、镜像书写、阅读理解困难等。

“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蔡馥丞主任医师强调,干预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成因采取个性化方案:如ADHD可根据年龄采用行为干预或药物治疗;学习技能障碍则需结合个体化教育、行为治疗等,部分合并ADHD者可能需要药物辅助。同时她呼吁家校密切配合,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助力孩子突破学习瓶颈,守护儿童学习成长之路。

肝癌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速,被称为“隐形杀手”,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康复机会受限。因此,早期筛查和预防对于肝癌的防控至关重要。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副社长杨杉杉同学聚焦这一关键问题,为大家解读肝癌的早期预警信号和筛查方法,助力揪出这个“隐形杀手”。

杨杉杉同学将肝癌前病变形象比喻为潜伏的三大“卧底”——低度异型增生结节、高度异型增生结节及肝细胞腺瘤,深入剖析其癌变风险与高危诱因(如肝炎、肝硬化、家族史等)。通过“侦探工具箱”生动类比临床诊断手段(MRI、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穿刺),并推出“剿灭卧底作战计划”:针对不同病变提出个体化干预方案,从“佛系监控”到“精准消融”乃至根治性手术。最后以“保肝五条”(接种疫苗、定期筛查、戒烟戒酒、健康饮食、避免熬夜)呼吁公众主动守护肝脏健康。

艾滋病,这个曾让人谈之色变的词汇,至今仍笼罩着不少误解的阴影。公众对其传播途径的模糊认知、对患者的莫名恐惧,不仅阻碍了科学防艾的推进,也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湖北科技学院“We爱一起项目组”副会长尹丽丝涵同学以清晰的科普和温暖的视角,为大家拨开迷雾,传递艾滋病预防的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

“日常接触艾滋病患者,会被传染吗?”尹丽丝涵同学开篇便直击大众最关心的问题,用权威知识给出答案:艾滋病由HIV病毒引发,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而握手、拥抱、共餐、蚊子叮咬等日常接触并不会导致感染。

她详细讲解了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招,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远离毒品且不共用针具、遵循ABCD原则。同时强调暴露前可使用预防药,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及时使用紧急阻断药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她呼吁社会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排斥,尊重和保护他们的隐私,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同时她还解读了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让防艾科普既有科学的深度,又有温情的温度。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变化,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随之升高,保健养生成为他们和家庭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市面上养生信息繁杂,真假难辨,不少人陷入“误区”。孝感市慢阻肺联盟副主席、孝感市科普达人高胜东主任医师结合丰富的经验,为中老年人送上科学、实用的保健养生指南,强调主动管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的全面良好,不只是没病没痛!”高胜东主任医师开篇便刷新了大家对健康的认知。他围绕中老年保健养生,为大家分享了具体的健康生活密码。在饮食上,要清淡、适量、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少喝饮料。运动方面,他推荐慢跑、游泳、太极等全身性协调运动,同时要避免饭后剧烈运动和单一肢体疲劳运动。在心理上,他强调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会消除焦虑等心理障碍。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他特别纠正了“没症状就不用治”的误区,强调需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和体重。“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胜东主任医师的这句话,提醒中老年人从日常“小事”抓起,定期体检,科学管理健康,筑牢中老年健康防线,守护幸福晚年。

这场科普讲座,专家与学子用通俗语言拆解专业知识,覆盖“一老一小”健康需求。从儿童学习心理疏导,到中老年养生指引;从肝癌早筛科普,到艾滋病预防干预,为全龄段人群送上实用“健康指南”。关注“一老一小”健康,就是守护家庭幸福与社会未来,这场健康守护行动,持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