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利好来了,5大核心细分方向梳理!(附名单)

发布时间:2025-07-08 20:08  浏览量:5

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展的当下,固态电池正迅速崛起,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日之星!

很多朋友不明白,为何当下要重视固态电池?因为它已经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键突破方向!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将电解液和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这一改变意义重大。首先,固态电解质不可燃,具有更出色的高低温性能与环境适应性,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固态电池能够适配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有望打造出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所以无论从安全还是性能,固态电池都是未来产业的大趋势!

根据目前的信息,丰田、奔驰、比亚迪等众多车企都计划在 2027 -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政策层面上,高层也持续发力,为固态电池的发展保驾护航,例如今年 4 月,工信部发布《2025 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推动固态电池等标准子体系的制定。展望未来,除了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固态电池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固态电池是未来不容忽视的重要投资方向。为此,本文从产业链角度为大家梳理核心环节和相关代表公司!

特别提醒:以下内容仅为研报、公开信息客观汇总,不涉及任何动态行情分析或买卖建议,也不构成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方向一:正极材料

核心逻辑:正极材料在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固态电池中,高镍三元等具有高能量密度特点的正极材料有望得到更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与固态电解质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研发新型正极材料,或对现有材料进行改性,以提升其在固态电池体系中的综合性能,是该领域的发展关键。

关联公司:容百科技、天华新能、盟固利、力王股份、德方纳米、当升科技、格林美、丰元股份

方向二:负极材料

核心逻辑:锂金属负极、硅碳负极等在固态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极高,可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但存在锂枝晶生长等问题;硅碳负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能有效提升电池续航。解决负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稳定性、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兼容性等问题,是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

关联公司:贝特瑞、滨海能源、中科电气、道氏技术、博迁新材、璞泰来、杉杉股份、元力股份、翔丰华、石大胜华

方向三:固态电解质

核心逻辑: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创新点,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离子传导效率、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目前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技术路线。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较高,但存在腐蚀性等问题;聚合物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相对较低,离子电导率也达到商业化程度。提升固态电解质的综合性能,降低成本,是推动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环节。

关联公司:三祥新材、东方锆业、上海洗霸、金龙羽、鹏辉能源、德尔股份、赣锋锂业、瑞泰新材、亿纬锂能、联创股份、光华科技、粤桂股份、蠡湖股份、国轩高科、天赐材料、天齐锂业、有研新材

方向四:电池设备

核心逻辑: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对生产设备的需求大幅增长。与传统液态电池生产设备不同,固态电池生产需要适配新的工艺和技术要求。例如高精度的涂布设备、固态电解质导入设备等。具备研发和生产先进固态电池生产设备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快速发展中受益。

关联公司:赢合科技、璞泰来、杭可科技、纳科诺尔、先导智能、利元亨、信宇人、骄成超声、联赢激光、金银河、德新科技、宏工科技

方向五:电池系统集成

核心逻辑:电池系统集成商负责将电池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整合为完整的电池系统,确保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安全、高效运行。在固态电池时代,系统集成商需要针对固态电池的特性,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和丰富系统集成经验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尽管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目前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处于半固态阶段,全固态电池研发面临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工艺优化等挑战。此外,若企业不能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也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投资者应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最后欢迎转发给身边的股民朋友,让他们了解更多投研信息!

原创不易,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大家转发+关注,我将每天为你带来有价值的财经解读!